努力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08浏览次数:899

2019929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于华东师大文科大楼举行。论证会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研部主任朱军文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康宁,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郑金洲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尹后庆教授,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小微教授出席了此次论证会。

此次开题论证会主要就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展开论证研讨,以促进后续课题研究的高质量推进。会议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吴瑞君教授作重要讲话;随后,课题总负责人李政涛教授与五个子课题负责人黄书光、王枬、廖婧茜、李云星、李庆久等就课题研究的重要问题展开汇报与分享;最后,由吴康宁教授、郑金洲教授、尹后庆教授、杨小微教授与朱军文教授就课题汇报展开点评与提出建议。

 

吴瑞君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学是华东师大的两个A+学科之一,华东师大的教育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问题为导向。在重大教育问题研究方面,尤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二是国际化。创办了国际性的杂志,成立了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三是围绕中国问题的决策咨询做到了转化为政策、转化为教材、转化为政府规划制定等。她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总结与开启教育理论的“中国道路”有重要意义,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够积极听取专家建议,争取将此次课题研究做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标志性成果,华师大教育学的标志性成果,乃至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吴瑞君教授讲话

课题总负责人李政涛教授作开题报告。他指出,课题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生成基础与国际传播。课题总体围绕“如何在全景式的梳理探究中,明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核心构成、内在逻辑、生成基础与国际贡献,并在推动‘国际传播’中提升‘中国影响’”这一问题展开。随后,他就课题整体思路、组织分工和预期成果进行介绍,并就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处理不同阶段的理论体系与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如何充分运用“习近平重要教育论述”的已有成果,如何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政策体系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李政涛教授作开题报告

子课题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就子课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生成基础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计划与分工等进行汇报。他指出,子课题目的在于整体考察和综合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揭示其赖以生成的社会特色基础、理论特色基础、文化特色基础和政策特色基础。同时,他就如何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生成的时代境遇与复杂因素提出了困惑。

 

黄书光教授作汇报

子课题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就子课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贡献与传播推广研究”进行汇报。她指出,这一子课题意在于通过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贡献”,重点解决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最终提升“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贡献力、国际影响力。

王枬教授作汇报

子课题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廖婧茜老师,就子课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与话语体系研究”进行汇报。她指出,本子课题主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什么’? 其内在逻辑和话语体系的核心构成是什么?”两大基本问题,最终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要素”、“体系结构”与“内在逻辑”,进而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廖婧茜老师作汇报

子课题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李云星副教授,就子课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现实转化与实践智慧研究”进行汇报。他指出,这一子课题重点解决“如何实践”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将聚焦典型教育流派,关注理论实践互动,探析理实转化机制等。他也提出如何确定普遍关注的中国教育问题、如何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机制等困惑。

 

李云星副教授作汇报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还有社会合作机构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庆久,就子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典型案例和理论生成”研究的意义与预期目标、思路与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结构与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汇报。他指出,课题研究中要有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时代感、多维的广视角、纵深的新路径,并基于中国教育实践聚焦学习的空间与工具、机制的变革与创新等五个主题角度选取中国教育实践智慧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李庆久作汇报

汇报结束后,是专家点评与建议环节。

郑金洲教授指出,整个课题内容设置丰富,结构清晰,通过课题介绍能够反映该课题的当代价值。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首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概念成型问题。需要系统把握和重点研究中央相关文献的关键表述,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其次,研究的重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即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应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准确把握习近平重要教育论述的内部逻辑。再次,要放大研究视野。要放大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中,要放大到国际教育思潮与教育发展中,要放大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其它论述中,此外,还要从基础教育扩大到全口径的教育中。第四,要研究开放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动态发展的,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国家政策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在案例选取方面也不能局限于学校。

 

郑金洲教授作点评指导

尹后庆教授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首先,我们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个故事一定是“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要面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走向国际化,一方面要在解决普遍的教育问题方面提供中国方案,另一方面要解决国际背景下给中国提出的教育问题。第三,关于实践案例的选择问题。只有面向矛盾解决教育问题的案例,才是中国的特色。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也需要中外融合。

 

尹后庆教授作点评指导

杨小微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文献综述方面,须进一步梳理前人如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体现自身研究的特性。其次,作为教育学研究者,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应关注到教育学在其中的位置,要有教育学的立场,解决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问题。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走向国际化,不是仅是单方面输出去,还需要基于中国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杨小微教授作点评指导

朱军文教授认为,在课题研究中是否可以兼顾到其他教育体系,如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等。在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课题研究和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学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教育学部学科发展、基地发展。

 

朱军文教授作点评指导

吴康宁教授认为,整个课题高屋建瓴,具有很大的价值。他指出,我们做课题研究需要关心两杆“秤”:一是历史的“秤”,即从长远发展来看,课题研究在多年以后,其成果能否在历史上留下思想痕迹。二是学术界人心中的“秤”,即当下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评价,能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实质性的原创成果。他也就课题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要理清理论体系与思想体系的关系,防止用思想体系取代理论体系。其次,要理清教育理论体系与社会理论体系的关系。切忌以社会思想、理论体系来嵌套教育理论体系。其三,要关注中国特色和人类贡献的关系。既要凸显中国的特殊性,也要从人类的本质属性的层面,形成理论对整体人类的贡献。其四,要关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与非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关系,在比较中清晰我们的独特。其五,需要思考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体系研究是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等。

 

吴康宁教授作点评指导

此次课题论证会针对课题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作了具体的点评和建议。通过此次论证会,对于促进课题组成员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的后续研究有重要意义。

 文/李政林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