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史有为:带调音节在语言中的作用——以汉语为中心 (2018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26场)

发布时间:2018-04-09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带调音节在语言中的作用——以汉语为中心

人:史有为(日本明海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2018420日(星期五)15

讲座地点:物理楼一楼报告厅

   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

   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主讲人简介:

史有为,1937年生于常州。1955-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门化学习;任职:1961-1992中央民族学院;1992-1998年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1998-2008日本明海大学,退休时获名誉教授。2000年南昌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合作创办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杂志。主攻汉语语法、外来词、对外汉语教学等。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外来词、对外汉语教学,并涉猎现代汉字研究。著《汉语外来词》《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汉语如是观》《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寻路汉语——语言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合作编写:《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外来词词典》等。主编:《成语用法大词典》《时代新汉语词典(新加坡)》《新华外来词词典》(将出)以及各类论文若干。

内容简介:

在调查了几十种语言之后,发现音节结构及其数量与发音存在着同语法的某种相关性。尤其是早起的带调音节与语言的类型(语法单位、语法手段、语句前导)有一定的相关性。汉语是这类相关性中的突出者。汉语的带调音节是汉语的重要生长点,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分析与语素“字”的重要性并不矛盾,而且对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