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何为中国的现代性文化
主 讲 人:吴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
讲座时间:2017年6月7日(星期三)15时
讲座地点:中文系4430
主讲人简介:
吴炫,男,1960年2月3日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1989年、1999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原创》辑刊主编。
吴炫教授构建和实践了以“本体性否定”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体现出跨学科的理论原创性努力,已在哲学、美学、文艺学和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影响。其理论创新研究贯穿文、史、哲、商多学科领域,是一个在跨学科领域做出现代穿越性和系统性示范的学者。
吴炫教授已先后出版《何为理论》、《穿越中国当代思想》、《穿越中国当代文学》、《否定主义美学》、《本体性否定》、《否定本体论》、《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中国当代文学批判》、《中国当代文化批判》、《再问人何以可能》、《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穿越群体》、《否定与徘徊》等著作13部以上,主编《原创》集刊、《中国视角:穿越西方现代美学》丛书,发表文、史、哲各类论文370余篇。坚持倡导中国当代理论原创,对中西方文化思想进行面对“中国当代问题”的性质改造。在理论实践上以“本体性否定”为基本概念建立起自己的打通文、史、哲的理论体系,在全国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国内对该理论及其实践的社会评价、引用、运用论著和文章已逾800篇。有研究否定主义理论的专著出版,运用否定主义理论从事学术研究的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王国维开始,基本上是只注意到儒、释、道这些中国文化的主导性内容,而忽略了异于儒、道、释的“中国的可现代性文化”。又由于儒、道、释文化在根本上并不重视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思考,也不重视个体的生命力和个体思想创造,这才导致中国现代美学只能把对个体、生命力、思想创造的审美放在西方文化符号中,为西方的科学、民主、自由、独立这些现代性思想如何与儒、道、释文化相融而焦虑。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学者把中国的主导性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去理解,而没有发现中国的远古文化、边缘文化、个体文化中蕴含着尊重个体、生命力、创造力的经验,当然也谈不上对这样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提升和改造。
所以,本次讲座由吴炫教授通过先天八卦、殷商文化以及先秦百家思想等方面着重阐述被主流文化忽视了的中国文化中的创造性,发现和重新审视被定性了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构建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文化提供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