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红心:中国文化中颜色的概念及其在诗中的功能
主 讲 人:吕福克(德国科隆大学汉学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14时
讲座地点:闵行校区文史哲楼4330室
主讲人简介:
吕福克,德国科隆大学副教授,海德堡大学汉学博士,著名汉学杂志《东亚文学评论》(Hefte fuer ostasiatische Literatur)(创刊于1983年)创始人和主编,以研究《诗人玉屑》成名。他是德语区最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学翻译家,除翻译老舍、沈从文等现代中国作家作品外,他还是中国唐宋八大家散文和大量中国古诗的德语译者。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色”代表各种颜色,也表示美颜、女性美色和性承诺。在《论语》中,“声色”代表阻碍好的统治的感官愉悦。孔子哀叹,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直至今日,“好色”在中文中都是一个贬义词。中国古代的颜色概念是所谓“五色”,关联于“五行”、“五方”、“五官”、“五音”、“无味”等,围绕它产生了大量宇宙学和哲学思考。本讲座集中讨论《西洲曲》和李白的《子夜歌》,由此涉入对中国古代颜色概念的讨论,如诗画的关系、颜色的意义和不同时代语境的关联等。主讲人从一个西方汉学家和著名翻译家的角度,发掘中国审美方式的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