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欧陆媒介社会学理论史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9-09-12浏览次数:1600

201999日,我校政治学系晨晖学者戴宇辰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欧陆媒介社会学理论史研究”开题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325会议室举行。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青年教师陆新蕾、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青年教师秦朝森、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钱佳湧,以及政治学系、传播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同学共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

在沙龙上,项目负责人戴宇辰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立项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团队构成。他强调本课题是立足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以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欧陆媒介社会学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史研究。其次,戴宇辰介绍了研究主题“欧陆媒介社会学”与当前主流的“美国媒介社会学”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之间理论关注点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戴宇辰以两次“断裂”来概括该欧陆传统与美国传统和英国传统之间的差异,而这一点恰恰构成了本项目立题的核心意义。最后,戴宇辰强调在“断裂”背后我们需要看到的欧陆传统其内部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可以以20世纪70年代雷蒙·威廉斯的电视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西尔弗斯通的“驯服”研究,最后到新千年之后的“媒介化”研究三个历史性的节点来概括,这恰恰构成了该条理论传统之间的“连续”,也成为了该研究项目的三个主要研究主题。

在听取上述汇报后,与会人员随即展开讨论。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秦朝森老师指出了该理论史中概念界定的难点:包括如何理解所谓的“驯服”研究,其与威廉斯对电视双重性的把握之间的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以及新千年媒介化研究在对上述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何发展等问题;同样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的陆新蕾老师紧接着上述问题指出,理论史研究中内在的逻辑和理论环节之间的自洽性是本课题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钱佳湧老师结合自己对媒介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提出了欧陆传统是否与当前媒介“物质性”研究有相同之处,以及这种传统能够提炼出所谓理论研究或者范式的“独特性”等问题。

在提问环节,参会的传播学院博士生彭志翔、潘慧琪、邹月华陆续提出了自己对该课题的理解和问题。彭志翔认为媒介社会学研究的欧陆传统所面临的问题是当代社会学研究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如何在实在论和建构论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潘慧琪则提出了这条传统究竟与经典的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差异在何处等问题;邹月华也提供了该课题与整个宏观的理论史视野结合的想法。

论证会最后,戴宇辰就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与各位同学交换了相关经验。他感谢与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表示此次开题论证会的举办,将有助于课题顺利展开。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同学的启发,从而为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信心。课题组将尽快推动项目进行,争取早日产出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