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上午9时,由我校外语学院日语系陈文佳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本明治时期汉诗文杂志中的清人诗文研究”的学术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会议室召开。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的张文老师、王耐刚老师,外语学院日语系的尤海燕、陈凌虹老师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承接陈文佳老师上学期所举办的学术沙龙的主题,主要考察日本幕末至明治初期的汉学塾“有邻舍”的汉诗文教育情况。有邻舍由日本江户时代尾张国丹羽郡的儒士鹫津幽林于宝历十年(1760)创立,初名万松亭。鹫津幽林在学风上倡导古学,诗文上以古文辞为宗。天保八年(1837),万松亭传至第三代鹫津益斋时,由于益斋仰慕祖父幽林的学识与德行,谐幽林之音,同时化用《论语·里仁》篇中“德不孤,必有邻”的名句,将万松亭改名为有邻舍。这一时期,于鹫津门下求学的诸生之中,有不少日后成为幕末至明治初期文坛的代表性人物,如佐藤牧山、森春涛、大沼枕山、服部牧山等。有邻舍在益斋及其子毅堂的主持下,得以发展壮大,在幕末至明治时期的日本汉学界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关于有邻舍的汉学教育情况,陈老师在详细检阅鹫津幽林、森春涛、大沼枕山、鹫津毅堂等人诗文及其他传世文献的基础上,考证出有邻舍在汉学教育上实以诗教为主。历代家督主导有邻舍期间,所提倡的诗风也有所变迁:从幽林创立万松亭初期诗尊王世贞、李攀龙,至益斋时推崇韩愈、苏轼,再到毅堂以李贺诗为宗,文学上的趣味不断发生变化。
陈老师于2018年9月起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研究项目资助,在早稻田大学担任访问研究员。今年1月,陈老师专呈赴爱知县一宫市图书馆及有邻舍遗址进行了资料调查与实地考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与会老师们对于这些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陈老师展示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提出了不少问题,展开了热切的交流,使得本场学术沙龙的气氛活跃而融洽。陈老师表示,日文论文已经完稿并已提交给日方出版社,接下来将撰写中文论文,在内容上将比日文原稿更丰富、详细,篇幅也更长,以期对日本幕末至明治初期汉文学领域的发展与演变做出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来源|陈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