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业转移人口的乡城流动性及其分类治理研究”举行开题沙龙

发布时间:2019-03-29浏览次数:228

2018年12月5日下午,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业转移人口的乡城流动性及其分类治理研究”(18CSH015)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法商北楼525室)举行开题沙龙,校内外的多名专家以及社会发展学院的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开题沙龙。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进展、更好地使研究落地,本次项目开题沙龙邀请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副院长黄晨熹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李向平教授、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学院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题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主持。

会议第一节,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吴越菲博士做了开题报告,重点汇报了其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业转移人口的乡城流动性及其分类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重点与难点、创新之处等。与会专家学就如何推进项目研究进展,针对研究方案提出宝贵意见。

几位指导老师主要从具体实施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张文宏教授认为,研究地点的选取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按区域选取,而是从最重要的劳动力迁入地的长三角地区选取典型情况。在研究方法上,张文宏教授强调了抽样代表性的重要性,认为“哪怕只选取200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也远远胜过1000个没有代表性的样本”。何雪松教授对“分类治理”的概念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对这一概念提出肯定。认为今年大家对社会治理的研究已经接近饱和,而且研究层次较低,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分类治理的提出显得很有价值。吴瑞君教授指出,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需求来决定,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文军教授强调,该课题涉及人口流动和社会治理两个主体,需要考虑两者间在课题落地过程中的结合问题。李向平教授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很多农村人口虽然不再经营土地,但仍在故土中树立“土地神”等雕像,只要这些东西还存在,农村人口与家乡的关系就没有斩断,离乡离土,但没有离开熟人社会。

经过此次开题沙龙,课题在研究设计和实际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下一步课题将积极吸收专家建议,进一步聚焦于将研究推向更深层的分析维度,并对如何进行“分类治理”提出具有政策导向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