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社项目“驻区单位区域化党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22浏览次数:31

 

6月20日晚,“转型中国、转型社区与治理方式的调试”学术研讨会在法商北楼113教室举行。公共管理学院郝宇青教授、政治学系王子蕲老师和王可园老师出席本次交流会。

首先,王可园老师以帕特南的名著《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为切入点,从“一个现象、一个概念、八个表现、四大原因、五方面结果、两个办法”共六个层面来概括总结《独自打保龄》这本书,并谈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研究特点的看法。

其次,王可园老师结合《独自打保龄》中所阐述的美国社区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发展的特点,对转型中国的社区特点、面临的治理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王可园老师认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与美国转型时期的社区有一些共性的趋势。但是,转变中的中国城市社区更有其特性。最根本的一点,是社区合法组织(主要是党组织)的相对独占地位,社会组织发展相对不足。在此前提之下,要将多元而流动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起来”,基层党组织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内”的吸纳能力,二是“向外”的服务能力。

针对王可园老师的报告,参会人员结合当下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郝宇青教授分别从党组织、社区以及驻区单位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对转型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方案的调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郝宇青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我们应当从组织的主体、组织的形态、组织的方式等方面,考察转型时期组织基层社会这一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