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第三次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07浏览次数:67

64日下午,教育部社科项目“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第次沙龙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举行。此次沙龙主题为“‘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意识思考”,由课题负责人陈正桂主持,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王春雷副教授、我校传播学院徐坤副教授、张艺副教授、陈君博士等人出席了本次沙龙。

首先,陈正桂指出,对于“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认识与宣传,我们普遍着重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大陆、香港的并行而忽略了“一个国家”这一根本前提,从而导致了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同时,例举了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关于香港人身份与国家认同的调查结果来印证这一事实。此外,陈正桂还例举了一些如近几年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民粹主义思想的出现等实际事件,体现出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意识不容乐观的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以及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陈正桂认为造成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意识较为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大学生群体还不具备理性的思维,他们并不了解并拒绝了解内地的真实情况,同时易受同辈群体片面观点的影响也易受港独分子的煽动;二,学校缺乏国民教育,而作为意见领袖的大学教师对一国两制的宣传不够甚至本身对这一国策的认知方面也存在偏差;三,香港大学生本土意识强烈从而弱化了国家意识,他们认为内地经济水平与制度完善程度不如香港,本土的优越感及轻视内地的心态未根本改变。针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挑战,陈正桂提出应重视香港地区大学生国家意识、爱国精神的培育。

徐坤副教授认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受众面积大的特性对一国两制进行全面客观的宣传,并改善两地信息交流隔绝的状况,使香港地区大学生了解内地的真实情况并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民教育与引导,增强他们对国家的感情。此外,对于香港人身份与国家认同的调查结果,徐坤副教授提出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更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现。

王春雷副教授指出,可建立一个整体框架来对文章内容进行阐释,从而使文章更具内在逻辑、更有科学性。如从祖国、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层面来具体分析香港地区大学生的认同情况,从而提出对应的提升对策。也可从国家意识的划分维度出发,阐释每一维度香港地区大学生认同的具体情况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