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文化冷战与波匈事件研究”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行。沙龙由项目主持人赵继珂主持,社科处王同彤老师、历史系邓峰教授、梁志教授、崔海智副教授以及历史系柏友春、段彬、宋浩波等多位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沙龙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项目负责人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进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结项书稿的整体框架内容。截至到目前,该课题已经发表三篇中期研究成果,并系统性地翻译了美国新闻署与波匈事件相关的档案资料总计25万字左右,同时还搜集了有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的档案资料总计200多份,其他中文档案资料20多万字,这些档案资料基本可以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接下来课题负责人重点就课题结项书稿的框架向与会人员进行了介绍。
沙龙第二部分,与会人员就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就课题的后续研究向课题负责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社科处王同彤老师对该课题的选题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价值并且内容比较吸引人,建议课题负责人进一步理清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建议课题负责人在做好结项书稿撰写工作的同时,围绕课题相关研究内容撰写几篇智库报告。梁志教授建议应该将书稿题目改为波匈事件与美国文化冷战研究,提议在对波匈事件与美国文化冷战关系进行考察时,可以考虑将之放入到长时段的考察范畴下来重新加以审视,将诸如1953年东德事变和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美国文化冷战的表现同波匈事件期间美国文化冷战的表现加以比对研究,更好地深化研究的深度,此外,梁志教授还提到不要人为将该事件与当前的中国外宣工作等内容相联系,而是应该从史学视角出发,重点总结美国的经验教训。邓峰教授提出书稿还应该适当增加部门美国决策层面的内容,考察美国决策层在应对波匈事件过程中是如何看待文化冷战的相关内容;同时建议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一些私人媒体报道该事件的相关内容加以关注。崔海智副教授则重点从俄文档案的角度描述了苏联人当时如何看待和评估波匈事件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俄文档案搜集渠道信息。此外,历史系硕博士生柏友春、段彬等也就书稿框架内容提出了他们个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课题负责人对本次沙龙活动做了总结,感谢大家为课题更好开展积极建议献策,表示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将会认真思考和借鉴这些建议意见,同时将会根据预期研究计划,推进后续研究工作有序开展,争取可以保质保量的按时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