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8-01-18浏览次数:24

 

 

2017年12月27日上午,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传统村落文保与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张谷英村为例”专题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南楼302室举行。课题组成员以及来自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会展系的孙晓东副教授、吴杨博士、李桦老师等教师,吴天一、杨青、倪海燕、戴玉习、陈嫣然等研究生,共9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邱扶东副教授代表课题组,总结了自2017年6月份以来,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内容,重点介绍了张谷英村的文保和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课题组在张谷英村调研的情况。村子以始迁祖张谷英姓名命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1年6月25日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7月,课题组用文献资料收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村进行调研。回收有效的游客问卷208份,共访谈了40名村民和26家商户,商户主要经营内容为旅馆、餐饮和零售,绝大多数经营者是本地人,外来商户仅两家。游客体验涉及到景观、服务、环境等方面,总体满意度比较高,79.8%的游客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访谈村民,主要涉及他们的房屋修缮和使用、工作、收入、社区关系、社区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商户访谈,主要涉及经营现状、业态、规模和档次、雇佣情况、投资与收益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的分析,课题组对张谷英村文保和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从文保来看,2008年至今,每年各级财政投入保护资金约1000万人民币,保护效果比较好。从旅游发展来看,一波三折,多次改变管理模式,旅游收益却一直不高,收益最好的2016年,只有400万人民币。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文保与旅游发展不协调。其次是旅游发展限制因素多,发展水平低。村落的环境容量小,缺乏旅游人才,不太信任外来资本和商户,业态少而且档次很低。最后是不论文保还是旅游发展,村落的“造血功能”不足。

李桦老师提出,像张谷英村这样的村落是传统村落的代表,远比西递、宏村更有典型性,它的文保和旅游发展应该怎么做,对其他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很有借鉴意义。文保工作,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应重视保护非遗项目,旅游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吴杨博士认为,传统村落如果限制因素太多,不见得一定要发展旅游业,而且文保与旅游共赢也不一定就是两方面都强,文保强、旅游弱或文保弱、旅游强,也可能是一种共赢,因为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不能仅考虑经济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也很重要。孙晓东副教授提出,从张谷英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文保单位应作为核心吸引物和旅游名片,以保护为主,旅游发展可以向村落周围拓展,把生态产品、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保健产品、极限运动产品等,放到村落外面去。此外,要重视引入外来资本和管理人才,只靠当地投入和运营,可能无法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最后,邱扶东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的研讨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这次研讨的结果对课题后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课题组成员将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文保与旅游发展及其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