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中文系徐燕婷副教授主持的上海市社科一般项目“近代社会转型与民国女性词研究”第一次沙龙在闵行校区文史哲楼4255举行。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朱惠国教授、汤志波老师和吴晗老师、古代文学专业部分研究生出席开题报告会。
课题负责人徐燕婷老师首先汇报了本课题选题依据,她认为,目前学界对民国女性词的研究仍以个案研究为主,以个别具有革新意识的女词人为观照的主角,尚未系统地、整体地反映整个民国女性词的发展状态和独特面貌。而实际上,民国女词人可分为两类,既有承绪清末闺秀词余风的传统派创作,也有在传统词创作的基础上融入新质内容的革新派。因此,用发展的视角进行女性词的研究,兼顾普遍与特殊,挖掘史料,将有助于完整再现民国词学的真实状态。同时,她汇报了课题研究思路,即课题将以词集为载体的民国女性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社会转型中民国女性词的生态环境、传播方式、书写模式、发展流变及群体创作等五个方面。并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多多提供宝贵的意见。
在听取徐老师的汇报后,各位老师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朱惠国教授首先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同时他认为,以词集为载体来研究民国女性词,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民国女性词集,当然求全很难,但是有一定的量后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民国女性词的真实状态,对于本研究将有所助益。同时,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女性词与当时男性文坛创作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展开研究。此外,还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点与面的结合,即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研究,否则容易流于泛泛而谈。汤志波老师认为,对于民国女性词的范畴需要有个明晰的界定,比如对女词人的生卒年或词集出版年代进行相应的界定,因为许多女性可能出生于晚清,部分女性建国后仍然健在且继续创作,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很重要。同时,女性词的生态环境需要有宏观的视野,当时的男性文坛创作、出版现状、女性的词学教育、结社情况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女性词创作,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适当考量。另外,近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层面的变化也是影响女性词创作很重要的一面,所以具体有哪些转型,带来哪些影响也是课题研究中要关注的。吴晗老师认为,因为女性的创作并不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骤然发生内容或风格的巨变,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留意民国女性词与晚清女性词的联系和区别。
课题负责人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接下来将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式方法,争取高质量完成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