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26浏览次数:18

 

1225日下午,教育学部职成所召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调研总结与研讨会。研讨会在文科大楼607召开。与会人员有徐国庆教授、周瑛仪博士、付雪凌博士、职成所博士生和硕士生等。

从教育部2015年开始学徒制的第一批17个地区,13个行业,8个企业,100所高职和27所中职试点,到2017年又新增第二批2个地区, 4个行业,5个企业,154所高职和38所中职试点,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就是在职业教育转型的重大历史背景下形成、发展和实施的。所以,本研究既是职业教育理论前沿探索,也是实践的深入调研与总结。本次调研涉及13个省/自治区的72所学校和三个试点地域,是首个全国范围的现代学徒制调研。调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结合访谈和问卷,全面收集学校领导层、专业负责人和学生的试点情况。同时,收集了学徒培养方案、师傅信息表、学徒信息表、学校制度清单或文本和其他相关资料数千份,涵盖三大产业的大部分专业,本次调研收集的数据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

首先,项目首席专家徐国庆教授对本次全国大规模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调查表示肯定,并希望课题组能够保证数据录入质量,有效系统管理资料,充分挖掘资料的价值, 认真写好总结和研究报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可供广泛参考和借鉴的论文、报告和专著等研究成果。

接着,各省负责人逐一汇报了调研情况。汇报的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案例形象生动。全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既有一定的共性问题,也有很多地域和专业类型带来的特殊问题。比如,无论是沿海的广东和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和湖南等省份,都有经费的问题,比如广东面临经费的有效利用问题,广西有经费不足的问题等;从全国范围来看,顶层设计依然缺乏,管理制度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各学校对现代学徒制内涵把握不清,依然有应付政策而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师徒的教学成分偏少,以及师傅和学校的指导老师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突出。

最后,针对具体的重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比如:对企业和学校参与学徒培养的自发动力机制,学徒培养质量保证和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等焦点议题跨省比较,就各省具体情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总之,徐国庆教授表示就目前全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情况来看,中国学徒制的建构依然任重道远。现代学徒制的制度环境、实施框架和良性运行机制依然没有形成,经费和学徒的培养质量保证等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是,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我们就向前走了一步。所以,本次全国性的调研工作极为重要。课题组将立足实践,充分挖掘调研的数据,总结实践的经验并为学徒制理论的建构提供经验材料,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发展理论,形成具有中国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世界现代学徒制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