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进化论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沙龙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22浏览次数:8

 

1214日,20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进化论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在闵行校区学术沙龙召开,本次沙龙特邀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AMU)哲学系的安冬博士做题为“Are immoral jokes funny?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wrong kind of reasons problem”的主题报告。

报告主要处理的是用经验科学的方法来探究情感和评价性属性的关系问题。人类对事物产生的情感性反应(诸如愤怒、喜爱、畏惧、愧疚等)与对事物的评价性属性(如值得谴责的、值得赞扬的、可耻的等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就二者的关系问题,有两种经典的理解,一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即用主观的感受来解释对事物的评价。例如,我认为欺负弱者是可耻的,是因为这件事情让我感到恶心。另一种相反的看法是实在论的理解,即评价性属性是独立于人类的主观感受的,正是因为事件具有某种客观的特征,才引发我们产生了某种主观感受。但是这两条进路都存在解释上的缺陷,主观主义的问题在于使得对事物的评价完全沦为一件主观任意的事情,实在论的问题在于从事物所具有的事实性属性推导出评价性属性将受制于摩尔所说的“自然主义谬误”。鉴于此,一些哲学家发展出一条中间进路:恰当性态度理论(fitting attitude analysis),按照这种理论,一件事情是可耻的,当且仅当拥有这种情感反应是恰当的。这种进路不完全诉诸主观感受,而是对这种感受施加了规范性要求,即要求这种感受必须是恰当的。这种中间进路面临的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恰当性?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解恰当性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从生物演化的角度上讲恰当性;第二种方案是把恰当性理解为正确性;第三种方案是从“理由”的角度上讲恰当性,即恰当的态度就是说主体有理由持有这个态度。目前受到哲学家青睐的是第三种方案,但是第三种方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错误类型的理由问题(wrong kind of reasons problem)”,即我们在评价某种情感反应是否恰当的时候,采用了错误类型的理由。例如,当你听到一个性别歧视的玩笑的时候,你有一个道德理由不为这个玩笑感到好笑。但是这个道德考量与这个玩笑是否好笑其实是无关的。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回应可以是认为:道德特征可以是一个人在做评价时所做的推理的一部分。报告人试图为这一理论回应给出经验上的支持,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人们在面对不道德的玩笑时实际上是如何评价其是否好笑,来回应错误理由问题。

报告之后,参与沙龙的课题组成员及师生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田润提出实验环节中,人们的保持自身连贯性的动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李晓哲提出让人们对玩笑本身是否好笑存在差异化的理解,如何排除这种差异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必须事先处理的问题。大家就经验研究对解决或推进哲学争论的作用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