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具身视野中的具身性研究”沙龙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22浏览次数:14

 

1214日,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具身视野中的具身性研究”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办了第4次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哲学系蔡蓁、田润、李晓哲、招弘瑶等学者参加,并特邀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AMU)哲学系的安冬博士做题为“Are immoral jokes funny?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wrong kind of reasons problem”的主题报告。

安东博士的主题报告主要探讨人类情感世界中情感性反应(例如,爱、愤怒、羞耻等)以及评价性反应(如,值得赞赏、值得羞愧等)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传统的主观主义理论主张,个体通过主观感受来对外界事物或事件进行评价;而客观主义理论则主张,个体的主观感受仅来自于事件或对象的客观性特征。除此之外,一些哲学家还主张采取中间道路,通过对主观感受的规范性维度进行考察,来揭示情感的本质。安冬博士试图为“道德特征是一个人情感的推理的一部分”这样一种观点提供说明,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人们在面对不道德的玩笑时实际上是如何评价其是否好笑,来回应错误理由问题。

参会的学者们对安冬博士所提到的情感与规范性维度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普斯主张人类的情感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原始样态,它和我们对物体的感知体验或我们对过去体验的记忆一样原始而不可还原。它是原生物,不能还原为某种类比推论或者为其所解释。他强调表情与情感之间的的密切关联,认为姿态和表情展露了我们的情绪状态。表情和为表情所表现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独特的,与诸如烟表现火的方式截然不同。另外,一方面,个体的情绪表达无疑会收到文化和习俗的影响。这是情绪表达的一个规范性维度。以羞耻为例子,许多羞愧体验是植根于文化中的,这是否要求社会标准的习得或道德价值必须优先于羞愧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此外,参与沙龙的师生就经验研究对解决或推进哲学争论的作用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