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哈佛燕京学社藏东巴经书写流派研究”开题会在闵行学术沙龙举行。开题会由项目负责人张春凤主持,中文系刘志基教授、白于蓝教授、董莲池教授、潘玉坤教授、刘凌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制冷所匡以武老师参加了此课题论证。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张春凤介绍了课题的基本情况,从哈佛燕京学社东巴经概况、哈佛藏东巴经研究史、鉴定方法、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作了详细地汇报,重点提出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请与会专家进行了评估和鉴定。
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刘志基教授认为哈佛藏东巴经书的笔迹鉴定应当更多参考公安部门的笔迹鉴定成果,还要考虑到项目的研究时间较为紧迫。白于蓝教授认为,东巴经的分组分类研究可以充分吸收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可借鉴黄天树先生的《殷墟甲骨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潘玉坤提出了东巴经分域分区存在的问题,就以乡为单位还是以村子为区域单位提出疑问。刘凌老师指出,东巴经鉴定中语法现象也值得关注。匡以武老师重点阐述了东巴经图像处理,在技术上给予了支持和肯定。同时与会的中文系博士生参与了热烈地讨论,从甲骨文的字迹、简牍的字迹等汉字字迹理论提出了一些建议。除了对东巴经的分域与分期,东巴经字迹问题以外,很多与会者对东巴文与纳西语存在不完全对应,东巴文的早期原始形态,东巴经的形成,东巴文与甲骨文的形成比较都很感兴趣。可以说,东巴文作为其中一种民族文字,不仅展现了文字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最后,项目负责人张春凤对与会人员表示了衷心地感谢。专家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对项目接下来进展提供了许多专业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内容更加清晰,为项目下一阶段的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的完成不仅需要扎实的文献学功底,还要通晓汉字学理论,同时也要展开田野调查,还要进行跨学科合作。课题组计划在基本完成东巴经鉴定之后,进行田野调查,进行材料补充。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展开合作,将字迹鉴定尽量做到细化、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