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经济与管理学部孙斌艺主持的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效率和中国住房保障”开题研讨会在理科大楼A204会议室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崔光灿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胡金星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施有文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王盛博士,以及余倩妮、秦予帆等参加了此次课题开题会。
孙斌艺首先就课题立项的相关情况,包括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以及预期成果五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选题依据方面,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出三块内容,住房保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效率特征以及具体政策实施。指出现有文献主要在操作层面上提出建议,但是在制度架构上如何提升住房保障效率方面研究的较少。课题尝试提出协调效率与公平的理论,一方面符合主流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社会目标。并利用实证验证该理论框架。
研究内容方面,描述了本课题的总体框架。第一研究住房保障的一般性特征;第二研究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效率缺陷及其原因;第三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住房保障效率缺陷的核心以及对人们住房行为激励机制的影响路径;第四重建住房保障和人们面临激励因素改变相兼容的基本条件;第五估算当前国情可承担的住房保障比例;第六设计住房保障制度框架,提出现存问题以及相配套的政策建议。随后与会专家就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给出了指导和建议。
崔光灿副教授指出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社会保障住房政策实行过程中,行政效率低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公共资源,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课题在研究效率问题时,可以涵盖行政效率问题。在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方面,保障性住房易使保障对象形成福利依赖,缺乏对人的激励,使他们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工作创造财富,甚至为了不退出保障,刻意地避免收入的增加。从个体上来看,这种由保障性住房导致的激励缺乏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从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应考虑的核心问题是究竟该保障哪些人、用什么方式保障,同时也要考虑能够保障多少,即政府的财政能力。关于过去的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建议研究中应进行梳理。从住房保障的几种模式分别思考效率问题。从理论上论证,可以找到公平和效率的互动,效率提高才能使社会总体公平提高。建议课题中可以完善这方面的理论框架。关于公平,什么是住房公平?怎么保障每个人的住房权?难点在于,是不是要保证所有到城市里来的人都提供可支付的安全的住房?但从经济学的视角,资源是有限的。研究住房保障制度,从全国层面,很难提出一个统一的框架,建议可按不同城市不同阶段进行划分。
胡金星副教授认为,这个选题的创新点在于效率,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多,可以查一些国家社科基金,主要是住房保障制度的评析,但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研究较少。课题可以从生产、分配、运行和行政角度对效率进行评价。下面是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问题的思考,比如效率问题。分别对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直接补贴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就是数据获取比较困难。不同供给的主体响应了十九大提出来的“多主体、多渠道供给”问题。回到制度本身,需要对制度进行界定,是一种组织还是一种规则。如果组织也是一种制度,那么国有企业、政府等不同组织形式供给的效率不同。公平与效率的互动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顶层设计的问题。国际上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二元制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首的单一制,全部依赖市场解决,对供给者、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回归住房居住属性。可以提出建议中国是二元制还是单一制。
施有文副教授认为,课题研究首先要解决理论问题,第一,要定义公平公正,公平的概念不能泛化,而是要作为一个约束变量;第二,究竟要保障谁需要界定清楚。第三,要界定效率高的标准,是社会经济效益高,算效率高,还是保障了更多民众的住房需求算效率高。课题实证的着重点应放在效率方面,对于课题而言,最直观的效率是住房保障比例的提高,应着重在这方面的数据收集。住房保障的需求着重在于经济发达地区,应重点研究一线城市。提出一些小的问题:第一,现有的住房保障受政府的目标影响比较大,现阶段提出的住房保障制度效率较低;第二,资源分配不公平,中产阶级负担大,住房保障的压力落在了中产阶级的赋税压力上。第三,是否应该向外来青年高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这些人才收入提高后可否反哺社会?第四,公平是双刃剑,对外来人口公平则对原住民不公平,原住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政府应先基本解决原住民的住房需求。
王盛博士认为,这个课题框架丰富,具体操作值得思考。提出以下几个小建议:以公平作为约束条件,需要定义公平的层次,比如底线的公平、多方的公平、可承担的公平;效率的衡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廉租、公租、共有产权等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效率问题;在激励方面需要考虑不同的主体,分别考虑对政府、供给主体、需求主体、第三方(普通人群)的激励机制,可能会涉及评价政府工作的问题;在保障问题上需要考虑准入、生产、分配、运行、退出五个环节。在整体思路方面,首先从定性上对几个交叉的东西进行梳理,比如在廉租房方面覆盖率是一个核心问题,对公租房自选择机制是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不同产品的效率问题需要进行聚焦。另外研究对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发展阶段、流动人群、产业结构可以对城市进行分类。
与会的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进一步集中力量强化理论模型的研究,加强实地调研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完成阶段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为课题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