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 “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基于多区域需求溢出的研究” 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07浏览次数:32

 

125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基于多区域需求溢出的研究”(批准号:16YJA790021)第一次学术沙龙在地理信息科学(GI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室(资环楼343)举行,地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塔娜副教授,以及课题组老师和研究生等共8人参加了沙龙研讨。

项目主持人李山副教授和课题组骨干王艺硕士生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课题设计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及重难点,以及现阶段的数据基础、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并和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方向开拓了区域旅游研究的新视角,对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圈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课题研究内容和重点明晰、技术路线合理可行、预期研究成果值得期待。沙龙研讨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重点:1)对多目的地旅行的“传统四因”进行扬弃,完善多目的地选择的成因假说,为项目的推进奠立坚实的理论基础;2)建立多区域旅游需求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旅游需求(旅游流)影响因子的选择,并制定最优空间权重矩阵的判别标准;3)优化基于ABS方法中游客Agent行为规则的制定;4)以长三角为案例,对空间计量方法与ABS分析方法下的旅游圈适度规模测度进行交叉验证,特别是提出符合实际的旅游圈识别标准,确定长三角旅游圈“适度规模”的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模拟分析。

与会专家还就课题研究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例如:1)基础数据的适时更新问题,在已有的2002-2013年数据库基础上补充200120142015年数据,与国家“五年计划”相协调,并对交通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统计;2)忽略地理细节差异,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旅游圈的适度规模问题;3)深入探究旅游圈的本质问题,旅游圈是政府规划构建的产物抑或是自然客观产物;4)探讨大数据与研究转型之间的关系,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对数据分析呈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化地解释才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李山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的研讨表示衷心感谢,并提出2018年的研究重点:1)地市旅游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2)空间计量方法的实现和改进:基于旅游流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旅游圈的适度规模,确定空间权重矩阵,同时纳入旅游气候舒适度/期等相关因素进行考量;3)对游客Agent目的地选择的标准进行改进,并对游客Agent的类型划分标准进行优化。课题组将于2018年举行第二次沙龙研讨,并计划就上述计划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