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专题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07浏览次数:24

1017日,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专题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该研讨会为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音乐学院承办,音乐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吴和坤主持。参与会议并发言的专家包括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何弦、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夏小曹、著名职业小提琴演奏家周颖、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副首席吴海昕、美国圣安托尼乐团演奏家周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常林教授、金鑫老师、温德经副教授、孙大鹏老师音乐学院众多师生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正式开始之前,吴和坤院长首先介绍了莅临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之后吴和坤院长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演变展开专题发言。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化推动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进程。吴院长非常生动地从乒乓球热联系到中国的学琴热潮,表示Western Art Music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方式。在谈论到目前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时,他指出如今中国音乐人才的培养路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相对狭窄的不光是中国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音乐教育共同面临的世纪难题。不同于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变化,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大一部分音乐教育的发展停留在19世纪。对此,国外已经有部分音乐学院寻求转变为双学位学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学者也应进行更多思考探索更好的教育制。最后,吴院长对于中西方音乐教学理念的差异精辟地归为的区别,强调学校须加强音乐理论类课程比重,并重视培养可从事室内乐、交响乐演奏的专业人员。他的发言对中国音乐教育未来发展与改革,在方向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吴和坤院长发言

金鑫老师就改革开放40年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演变议题展开发言。他首先讲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对提琴专业的设置情况及提琴表演与请进来走出去整体过程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专家的到来为中国教育带来新鲜血液中国一批演奏家、教育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切实经历,世界带去了中国独特表演理念。后,金鑫老师详细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举办的音乐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比赛与大师班两种活动对中国小提琴演奏与教的重要影响在有关小提琴人才培养的问题中他认为,人才培养与就业实际相联系,我国针对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已开始大量增加室内乐与乐队方面的学习课程中央与上海两所音乐学院,为此专门开设了培养乐队演奏人才的乐队学院。最后,老师认为改革开放给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条件。他对未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金鑫老师发言

今年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首奖获得者,毕业于哈佛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的职业演奏家周颖,前一日刚和华东师范大学交响乐成功合作了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很多听众被她细腻柔情的美妙琴音深深吸引。此次“‘21世纪音乐人’——多重文化视角下的学琴、学习与演奏生涯议题中,演奏家周颖从21世纪音乐人的视角,结合自身学经历,讲述了多重文化视角下的学琴、学习与演奏要求。她认为,通识教育能使她从物理、文学、音乐等多重视角看待小提琴演奏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专注于学习不被外部信息所干扰,是21世纪音乐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此外,她强调,专注文化底蕴的积累,训练高效的思维模式,无论对音乐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巨大帮助多重文化视角下学琴学习和演奏是相辅相成的作为21世纪的音乐人,不仅要会学习如何演奏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化修养。

 

演奏家周颖发言

小提琴演奏家周龙(周颖的父亲及指导老师)之后补充说明了教周颖学琴的目的和过程他强调要用思维练琴,用思维控制技术,并要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其他乐器乃至更为广泛的学科的学习之中。他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培养一大批会演奏小提琴的人,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小提琴这一方式,培养精通“学习之道”的“聪明人

演奏家周龙发言

“50年代至80年代苏维埃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对中国的影响这一议题中,夏小曹教授详细介绍了苏维埃小提琴艺术传入中国的历史,并认为苏维埃小提琴演奏学派的传播是国际性的,对中国的影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后,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大批俄罗斯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50年代之后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初期,专业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中,先后有30多位俄罗斯艺术家在作曲、指挥、演奏等专业任教回首上个世纪,中国近代新音乐从学堂乐歌启蒙开始,俄罗斯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风格,在特定时期,给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早期的小提琴教学吸取了俄罗斯教学理念的精华:严谨对艺术精益求精她在谈及她的父亲和林耀基教授从原苏联学到的教学理念带回国并进行中国本土化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时非常有感触,认为这种外来艺术的本土化发展,离不开主动思维的推动。之后,周龙老师也进一步阐述了原苏联教学理念与欧美国家的异同,提出学琴实际对思维的训练,好的思维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迅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任何领域都适用。

夏小曹教授发言

对于“80年代至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变化这一议题,何弦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对于这一时期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总体变化认为80年代初小提琴知识的学习与传播主要以走进来为主,学子们主要在吸收知识,对于知识的过滤较少;90年代大多数学子们选择走出去带来了很多客观的观念,因而中国小提琴教育有了主动选择知识的可能进入21世纪后,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学琴意义发生了转变继而到如今因提琴教育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导致的诸多实际问题的产生。他认为,我国提琴教育者,在享有提琴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提琴教育体系存在诸多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温德经副教授之后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并认为提琴教育应与文化空间建设等相关联,进一步拓宽受教群体。在总结中,他们希望现在的年轻学能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定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环境里,用最高的效率尝试吸收新的方法和观念,不畏艰苦,迎难而上。

 

何弦教授发言

温德经副教授发言

针对“2000年至今中国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东南西北’”这一议题,常林教授,演奏家吴海昕和孙大鹏老师展开了精彩的探讨常林教授认为小提琴教学需要重视教学水平提升教学重难点把控其中团队训练不可或缺,培养合作能力是关键。之后,演奏家吴海昕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中美两国乐团训练的异同,并给予了中国小提琴合奏训练切实有效的训练建议。他认为,应将中国模式和美国放养模式进行融合同时应注重对于音乐本身的体验。最后,孙大鹏老师基于之前所提及的中美教育模式的话题,引入我国音乐发展的现状,提出音乐教育、学习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问题

常林教授发

演奏家吴海昕发言

孙大鹏老师发言

最后的圆桌论坛中,与会专家一同对于此次研讨会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这种知识的碰撞与交融,使会议有统一有协调有反思有展望,而其所传递的,对音乐葆有初心全力追求探索的精神,不仅对中国音乐教育给予的必要的反思,也对未来的音乐教育发展给予了无限的展望

 

全体人员合影

图文金鑫 朱丽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