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哲学系会议室举行了哲学系刘梁剑教授和杨海燕副教授关于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的联合课题沙龙。本次报告相关社科规划项目“新世纪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的哲学意味研究”、“中国现代哲学话语创建机制研究”,席间杨海燕副教授与刘梁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的多维图景”及“金岳霖的日常语言分析及其当代影响:以贡华南《忙与闲》为例”的主旨发言。美国佐治亚学院暨州立大学王懷聿教授、荷兰莱顿大学Douglas Berger教授、新疆师范大学A. Bilge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助理教授卢盈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助理教授彭兴伟、贵阳学院顾毳博士,并华东师大哲学系贡华南教授、助理教授苟东锋,携众多硕博研究生共襄论道。
以泛文化视角品读中国都市电影的哲学意味,杨海燕副教授主要从二零零年后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的创作概况和特征、及其创作客观根源两方面展开叙述。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在审美领域由八十年代的纯审美转向九十年代的泛审美,唯美、高雅的精英趋向转变为注重世俗日常化的、平民化的草根文化,凸显于艺术生活领域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中,而以我为主的审美标准、对肉身欢愉的关注则正是电影艺术创作面临的审美基调变革。较其他艺术,电影能以声画的形式全面展现生活里更为重要的内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都市电影尤其蕴含着审美领域的风起云涌,其变化特征主要显现在题材的生活化和叙述的个人化、影像的纪实化和人物的日常化、叙事的碎片化和镜语的感觉化三方面。偏重呈现日常生活与个人体验,青年导演的自传式创作难免于实验电影的晦涩滋味,纯纪实的手法、非职业演员的应用释放着泛审美的强烈信号与取自生活的质朴观感,且打乱节奏的绚烂叙事愈发浮现出非理性的意识流风格。其所以为之的客观根源由电影市场决定、受主管部门规约,因观众口味让步。都市电影由八十年代真正产生后经历了从地下发行到浮出水面的零零年转变,接受电影主管部门“招安”引导后的地下俊才,面对观众票房与艺术心愿的驱动,被迫转型原先的小成本电影制作方式,与此同时的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好莱坞式的大片风潮,催逼着市场生存风险,而国人习于看故事、讲求大团圆的喜剧影视观则进一步迫使电影导演作出取舍变化。
主旨发言结束后,彭兴伟助理教授首先从文学、社会学视角与影片本身谈及对都市电影的理解,并建议给予对象定义明确的描述性、本质性划界。随后王懷聿教授指出丢失教育意义的娱乐化电影与精英文化的复杂关系,牵扯到“经典”何如、两者怎取,电影的创作亦蕴含着不同的审美理念在传统与西风、观众社群与导演自身及主流审查各方的交互碰撞。卢盈华助理教授接着点明今日人文教育的缺陷加深了观众对直白快乐本能的追求,并排斥对电影应有的鉴赏性思索。而彭兴伟助理教授则回应道,不必作出区别艺术与商业的理想化期待,市场最终会令现有的运营方式成熟,恢复电影生命的真实场域。以中西交流的眼光,贡华南教授认为以图像即实在的西方精神传统为质的电影视觉文化在经历着一场以日常碎片、伦理圆满为特征的中国化变异和扭转,蕴藏着思维方式的交锋。席间宾主问答不断,任天星博士研究生亦从电影观感的主体感受偏差角度与杨海燕副教授交流了观点。
随即沙龙便转入下一主题。中国现代哲学作为人类思想的实验场所,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出现诸多新的思想端倪,刘梁剑教授认为现代思想有待生发之处,并非习惯将之视作中国与西方的一种不太成功的对待,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由哲学史考察走向真正意义上做哲学、分析哲学运思的动向,正隐含着研究范式的转变。从这一视角出发,能够观察、学习现代哲学家怎样进行哲学思考,因此关注的重点更在于他们如何说、“说”的技巧和方法,被誉为“中国摩尔”的金岳霖便以语言为专题对象,沉思洞见与之相遇不离,展现出精湛的分析技艺,包括日常语言分析中哲学术语的奇妙离合,及传统术语化用间现代意蕴的继成。二零一五年,贡华南新著《汉语思想中的忙与闲》,就语言分析而言明显受到金岳霖影响,同时在意义与意味的离合联系、传统术语的转义与日常语言的提炼方面亦有自觉推进。义味之间矛盾的“可信”、“可爱”抑可与金岳霖至冯契试图化解的理智、情感对立难题相联系,平视义味的立场自然要求哲学运思语言工具的情理统一、真切可感。有味道的说理词于此一时代吸风饮水者对自身痛痒的反思中得以可能,诸如“风水”这类传统术语的当下化用,使它们在解释感染生活世界之际翻边缘为中心、聚沉思升新酿。且古典语词核心位置以外,《忙与闲》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化用,也提供了话语创新的示范,如“自重”、“玩味”,以“修闲”超越“休闲”,“忙”的品味既化用着古典资源,更与此刻的生活世界气息呼应。在“中国现代哲学话语创建机制研究”中,对语言的阐发运用,将赋予思想以“任性”的创造性意味。
发言结束后,贡华南教授回应道,哲学研究的重心在于研究方法而非对象,一草一木、俯拾皆是,山水茶酒皆可为之,然与西方现出eidos纯形的追求路径相异,中国传统思想自先秦以来走出了另一条回到现象、本体也即回到本质的道路。以语词参与概念建构,许春博士研究生继续提问如何区别不同视野境况下语言的生成解读、义味的一体两面及其阐发之际并至而来的洞见与混乱。马俊博士研究生则以日常语词内部经典代表间的张力出示语言化用的混淆性,但借助分析方法的同时正能构建新的哲学话语解释体系。稍后,Douglas Berger教授论及道,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注重意味,而金岳霖关于意义与意味的运思是否受到现代理智与情感对立的更深触动。刘梁剑教授一一与之回应,并在与博士研究生安谧关于摩尔和金岳霖对待“日常语言”的用法讨论中将问题推进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