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文化冷战与波匈事件研究”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行。沙龙由项目主持人赵继珂主持,课题组成员尹蒙蒙以及历史系部分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沙龙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项目负责人赵继珂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并重点就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研究进度以及研究规划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其看来,本课题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寻求创新,已有对波匈事件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对这样一个老题目如何做出新内容,这是本课题遇到的最大难题。从研究进度来看,截至到目前,课题组已经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多个网络渠道系统搜集了美国国务院、美国新闻署及其下设机构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中央情报局等机构与波匈事件相关的档案资料总计2000多件,这些档案资料已全部整理编目,并翻译译稿15万字左右。课题负责人还就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了梳理,并表示将会在近期内撰写一篇国际学术界有关波匈事件的最新研究动态文章。最后,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整体研究框架向大家进行了介绍, 表示最终书稿将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考察波匈事件发生前后美国文化冷战政策的变化内容,并据此提出有别于以往研究的体现中国学者现实关怀的观点和内容。
在沙龙的第二个阶段,与会人员就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就课题的后续研究向课题负责人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思路。课题组成员尹蒙蒙博士提出该课题研究涉及多家美国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应该在设计写作框架时进行宏观把控,然后细化各个不同机构和部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刘恒向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如何准确评价美国文化冷战对波匈事件的影响的问题,并认为开展文化冷战史研究或其他一些诸如隐蔽战等的研究时,学者们经常会遇到如何对其效能进行准确评价的问题。对此,课题负责人介绍称希望可以通过利用美国新闻署在波匈事件之后针对大量从匈牙利逃亡出的逃亡者所做调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然后对之做出相关的解答。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段彬还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向课题负责人进行了提问,建议课题负责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突出研究主题,即以美国文化冷战的开展作为研究的主线。
最后,课题负责人对本次沙龙活动做了总结,感谢大家为课题更好开展积极建议献策,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将会认真思考和借鉴这些建议意见,并表示将会根据预期研究进度推进后续的研究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