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的“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游客体验研究”专题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南楼302室举行。课题组成员以及来自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会展系的楼嘉军教授、杨勇教授、王晓云副教授、吴杨博士、李桦老师等教师与马怡冰、吴天一、杨青、倪海燕等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邱扶东副教授代表课题组,总结了自2016年11月份以来,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内容,以及当前完成的研究成果。截至2017年6月,课题组已经撰写并发表了两篇有关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已经撰写完成待发表的论文两篇。同时,完成了对贵州黔东南州的朗德苗寨、肇兴侗寨,以及云南楚雄州己衣大村等传统村落游客体验调研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工作。
课题组成员马怡冰汇报了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游客体验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共发放游客体验问卷330份,收到有效问卷315份,回收率为95.45%。其中,郎德苗寨104份、肇兴侗寨111份、己衣大村100份。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的游客体验主要关注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旅游环境3个方面,可细分为20个具体的体验对象。2、不同村寨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客源地和家庭年收入仅在旅游产品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受教育水平仅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3、使用游客体验数据,能够有效预测游客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预测游客积极的行为倾向(推荐意向、重游意愿),但不能预测游客消极的行为倾向(正式抱怨、非正式抱怨)。4、文化遗产与游客体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保护效果越好,游客体验也越好。此外,根据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怎样提高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游客体验的建议。
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楼嘉军教授提出,选择这三个村寨的依据很重要;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传统村落游客体验的差异,应该做深入分析;对策建议要有针对性,其实,对一个典型村寨,如侗寨进行深入研究作一份研究报告出来也可以。杨勇教授提出,利益主体的矛盾在很多传统村落都存在,经常会影响游客体验,是否可以做些深入探讨?此外,还可以就本地及周边客源的游客体验进行单独研究。王晓云副教授提出,旅游产品、服务、环境方面的游客体验,在观光旅游与深度游的游客之间,可能会有差别,值得关注。李桦老师提出,现在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存在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尤其是同一地域的村落,旅游产品高度相似,怎样突出产品特色,提高游客体验很重要。吴杨老师提出,地理学中有“资源诅咒”理论,是否对理解传统村落旅游有帮助,很多传统村落过于依赖建筑资源,忽视了多种旅游业态的整合,最终对游客体验造成消极影响。
最后,邱扶东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的研讨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这次研讨的结果对课题后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课题组成员将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游客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深入细化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