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孙斌栋教授研究团队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曹新宇教授长期学术合作,共同发表国际期刊论文。6月5号,曹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工作坊,就如何发表SSCI论文以及深入研究城市建成环境的交通、幸福感、满意度和健康绩效展开讨论。具体讨论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主题一:建成环境对通勤方式和通勤距离的影响:来自上海的证据
这一研究主题已完成Transport and Research Part:D(SSCI)期刊投稿,并完成了两次修改,正等待最终接收和发表。该研究缘起于以往文献的不足,即以往建成环境对通勤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少关注就业地建成环境,且忽视了不可观测因素可能导致的通勤距离和通勤模式之间的误差项相关,针对处于快速机动化进程中的中国研究尤为缺乏。为了填补以上研究不足,本文以上海市800多个通勤者为样本,利用能够解决误差项相关的Copula离散-连续模型检验了居住地和工作地建成环境对个体通勤距离和模式选择的影响。结论显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不同,上海的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行为的影响要显著强于就业地。
曹新宇教授指导博士生研究生Alireza Ermagun参与本文写作,担当第二作者。曹老师对该文最后完善在创新点凝练和格式上提出了的意见。针对这些建议,课题组成员在工作坊之后继续优化和完善,并通过网络空间,把研究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主题二:建成环境的满意度绩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工作坊讨论的第二个主题,以百场讲座和后续讨论形式举行。目前我们团队已投稿中文城市发展研究杂志,下一步将选择新的案例和数据,投稿SSCI期刊,为此,曹新宇教授首先回顾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曹新宇教授介绍了邻里满意度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接着,曹新宇教授进一步介绍现有邻里建成环境对邻里满意度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将上述研究划分为三类,即点对点研究(Ad-hoc studies)、有理论基础型研究(Theory-based studies)及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 & performance Analysis)。曹新宇教授认为点对点研究虽然能有效地检验客观建成环境与邻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其显著的缺点在于不能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路径机理。相较于第一种类型研究,曹新宇教授认为有理论基础型研究则能较好的弥补前者的不足。对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研究,曹新宇教授认为该类研究可以针对性的分析出通过改善哪些建成环境因素以达到提高当地居民邻里满意度的目的,但要素的线性影响假设是该类研究的潜在缺陷。最后,曹新宇教授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研究多基于截面数据,难以推断建成环境因素与邻里满意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由于对建成环境与满意度的研究刚刚起步,建成环境影响满意度的潜在机制尚未理清;最后,建成环境对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否仅通过居住满意度实现,其他维度的满意度(如休闲、社会生活满意度等)在建成环境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所扮演的调节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未来需要更多来自纵向数据的有理论基础型研究以探析建成环境与居住满意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机制问题,对其他维度满意度的探究以深化对建成环境与生活满意度联系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为期两天的工作坊讨论,深化了双方合作研究,为进步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和发表高水平论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达到了学术工作坊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