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基于文化符号学的道教真形图研究”中期沙龙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沙龙的主题为“洞与道:道教‘洞’概念原义——作为道教真形图的哲学基础”,项目负责人为哲学系蔡林波副教授,哲学系张晓林教授、宋锡同副教授等师生参加。
本次沙龙主要讨论了道教里“洞”的概念,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涵的哲学范畴,具体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就其文字义而言,其本身为“疾流”、“合流”、“众水汇流成大湖”之意,道教乃取其抽象义,把“洞”规定为“混合”、“合和”或“合气”、“混气”之义,用以展呈“道”的丰盈存在性:就其本体义而言,“洞”是对“道”之浑沌混气状的喻象揭示——“混洞”;就其认知义而言,“洞”是趋向于“道”的生命认知实践,是对“知一”或“合一”方法的机制性规定——“洞观”或“洞照”;就其境域义而言,“洞”是对“道”的空间性之设定,其呈展为一种合气之域——“洞天”。总之,在道教思想视域,“洞”概念实质上是对“道”之存在的具体性和意象性表达,是其象形哲学思维的充分体现。洞的哲学,实质上也构成道教真形图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