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日语听解能力习得机制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7-07-10浏览次数:7

 

516日,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日语听解能力习得机制研究”第一次沙龙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教师小家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王琳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刘森副教授日语系彭瑾副教授、尤海燕副教授、吴红哲老师等师生参加

课题负责人尹松首先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进展情况,之后着重汇报了现已基本完成的语音感知困难研究。语音感知就是我们常说的听音。母语听音时,即使有噪音听不清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理解内容。但是在外语环境下,是否可以准确地听音会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把握。然而即便是高年级学生,仍然也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听音辨音,存在很多误听,影响到语篇的理解。这一方面与外语教学现状有关,因为国内外语教学使用“文字”教材“用眼睛”学习仍是主流,学生“看得懂听不懂”;另一方面,受母语语音负迁移的影响,的确存在感知困难的语音。那么,什么语音随着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由难变易?什么语音出现石化现象,依然感知困难?通过3个学期的纵向跟踪观察,发现清音浊音、特殊音拍、长短音、元音、半元音,助词waga是学生感知困难的语音,随着日语能力的提高,这些误听会逐渐减少,但每个学期仍有40%无法判断原因的误听,说明学生语音理解能力依然不足,语音加工失败。研究同时有一些新发现,可以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语音感知研究意义,并结合自身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对结果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语音感知研究在项目中的定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