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六十年来台湾学术制度的嬗变与人文学术的发展”开题论证会在闵行校区人文楼1306举行。项目主持人历史系王东教授作开题报告。本校哲学系陈卫平教授、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包承柯教授、历史系胡逢祥教授、李孝迁教授、王应宪副教授,上海大学历史系陈勇教授,以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历史系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出席。
王东教授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计划和分工、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等方面作了汇报。该课题拟从台湾学术体制和机制的角度,来系统梳理1950年代以来台湾人文学术发展的基本轨迹,分析其学术体制、学科体制的建置以及变化对人文知识生产、传播的种种深层次影响。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重点梳理学术体制或制度的设置、沿革与发展,借以厘清相关体制或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相关体制或制度对人文学术发展的深层次影响,揭示出学术体制、学科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与现代人文知识生产、传播的种种内在关联。该课题预计至2019年底结项,拟发表多篇与课题相关的高质量论文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最后形成6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
从事港台学术史研究多年的胡逢祥教授认为,学术制度研究是近年来史学史或学术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研究过程中尤应注意考察教育制度与教科书、学术社团联系网络、学术期刊评鉴制度、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评估体系以及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等问题。陈卫平则指出,该项目的选题很有价值,但要从“为我所用”的角度来展开,这样才能更具现实意义。建议整理六十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研究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重要研究成果的提要介绍,作为项目最终成果的附录,以供大陆学界参考借鉴。1945年以后赴台的大陆学者、留学海外返台的台籍学者对台湾人文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需要特别留意。同时,对台湾相关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做一些实地调查和人员的学术访谈,亦十分必要。包承柯教授强调,要注重两岸及美台之间学术交流的问题,而文化思潮的演进对学术研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容小视。陈勇教授指出,在考察美国对台湾学术发展的影响时要分阶段、具体化,对学术期刊、学术团体的选择也要细化,不能太笼统。李孝迁教授认为,该课题所涉内容较多,在原拟章节中可能会出现重复讨论的情况,为了增加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议可分上、下篇,上篇作总论介绍,下篇进行专题研究。
最后,与会专家又围绕一些细节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献言献策。王东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研究工作。
目前两岸学术界对台湾学术制度的嬗变与人文学术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认识和研究上都有较大欠缺。该项目的进行不仅可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而且为当下两岸人文学术的发展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