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海外发文项目“公共议题的建构与政治认知:基于中国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实证研究”工作坊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美国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唐文方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叶淑兰老师,于霄老师,王可园副研究员等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由项目负责人易妍老师主持。
首先,易妍老师向与会老师和同学介绍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规划和研究方法。她主要想通过二十多年来中国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内容的变化来研究媒体、政府、公众三者的互动。为此,她采用了深入访谈、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接下来,易妍老师具体介绍了该项目目前的研究成果。她认为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至今,招待会前台布置、坐席安排、媒体提问频率、问题设置等方面都趋于一个固定模式,中国总理记者招待会已经成了制度化的产物。她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着重阐述了中国总理记者招待会习惯化,客观化和沉淀的三个阶段。
同时,易妍老师也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困惑,主要体现在对公众认知的测量方面。她打算用控制实验法的方法进行测量。对于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实验等问题,与会老师和研究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唐文方老师认为,单做记者会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具有局限性,我们应加入媒体报道的影响的变量,因为媒体报道和记者会的建构不一样,这个比较研究才会比较有意思。另外,目前的实验还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等问题,所以才会导致设计上的困惑。叶淑兰老师同样也认为必须加入媒介报道的变量,同时对于如何设计实验场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