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海外发文项目“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ì Copula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al Perspective”工作坊在斯坦福大学Lanthrop图书馆会议厅举行,工作坊由项目负责人对外汉语学院詹芳琼博士、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伊丽莎白.特拉哥特主持。
参加本次工作坊的还有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孙朝奋、斯坦福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郑友阶博士等师生。本次工作坊是对两人共同撰写的论文《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ì Copula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al Perspective》进行的阶段性讨论。该论文在前人对汉语系词构式的由来和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构式化的全新角度分析了汉语系词构式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机制以及其发展轨迹。工作坊指出目前关于系词构式的产生和发展学术界均是从语法化的角度进行展开,集中关注的是个体词汇“是”的句法和语义功能,而忽视其即时的句法语境以及相关构式如指示词“是”构式和系词“为”构式。本论文也将阐述系词“是”构式经历了各种扩展,这说明了语法化理论中长期提倡的单向性假说(e.g. Lehmann 1995, 2004, Haspelmath 2004) 受到了挑战。本次工作坊强调了本论文的创新应立足于对最新的历时构式语法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挑战传统语法化理论中长期提倡的单向性假说。
在本次工作坊中,孙朝奋教授以及其他与会者在聆听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以后,提供了多方面的建议。本次工作坊的讨论思路明确,调理清晰,效果明显,工作坊之后两人将以讨论思路和结果为依据全面修改论文,并将于2017年3月再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