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消费者的‘群际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开题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7-02-10浏览次数:14

  

1222日,由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马伟军副教授负责的上海哲社一般项目“消费者的‘群际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俊秀楼211室举行开题沙龙,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杨安博和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冯睿等师生。

课题负责人马伟军副教授从“消费者的‘群际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目的、内容、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汇报。该课题由课题组将群际归因偏好的理论和实验范式应用于研究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群际关系,将采用外显、内隐以及EEG等不同研究方法与技术。具体来说,现有研究均聚焦于企业负面或者正面单一事件的归因差异对企业或品牌的认知、态度的影响,而缺乏对企业正面和负面事件同时进行归因比较的整体视角。

本课题研究将群际归因偏好的观点运用于对企业正面和负面事件同时进行归因的比较的视角,认为消费者容易表现出将企业的负面事件归于其内因、正面事件归于其外因的企业贬损归因,而对消费者的正负面事件则表现出相反的消费者偏袒归因。本课题研究力求从外显、内隐、认知神经三个层面层层深入揭示并验证消费者的IAB的心理机制,同时揭示企业贬损归因对产品感知(含产品质量感知与购买意愿等)的影响。本课题研究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研究组成,四个研究的其主要观点如下:1.消费者对企业与消费者的正负面事件归因中存在企业贬损归因与IAB(研究一);2 .消费者的IAB表现在内隐(IAT)层面(研究二);3.消费者的IAB表现在脑电(ERP)指标中(研究三);4.消费者企业贬损归因的程度差异影响企业产品感知,企业贬损归因强时比弱时消费者有较差的产品质量感知与较弱的购买意愿(研究四)。

与会专家与研究生提出诸多问题和建议,包括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整合、实证研究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等。例如,企业性质、企业形象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归因偏好,运用EEG要简化刺激材料,也要分清归因与情绪反应或其他认知过程之间的脑电波差异,消费者-企业的群际关系也要考虑到不同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心理距离,等等。

最后,马伟军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与研究生的意见与建议表达了衷心的谢意,并表示将参照这些建议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课题组成员和专家们针对该项目的实验设计、具体实施方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充分地交流了研究的想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