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研究——以《红楼梦》和《金瓶梅》的英译与传播为鉴”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7-02-08浏览次数:15

  

1227日,外语学院副教授赵朝永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研究——以《红楼梦》和《金瓶梅》的英译与传播为鉴”开题沙龙举行。出席本次开题论证的专家还有: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吴志杰教授、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黄焰结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刘鼎甲等师生。

主持人先就项目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的原由做了详细说明。随后,主持人汇报了本项目的两块主要内容:一是对比考察《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中国经典文学的多个译本的不同译介效果;二是提出改进中国文学作品译介效果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传播和译介模式。并就本课题的基本思路、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等一一做了论证。根据译介学的观点,翻译是跨文化传播行为,通过翻译文学作品传播一国文化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译介,“译”即翻译,“介”的重要内容是传播。翻译文本的产生只是传播的开始,在它之前还有选择“译什么”、“谁来译”问题,其后才是“怎么译”,而译本产生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谁来出版”,这关乎文学译作的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主持人特别强调了文学译介既然是文化传播行为,就同样包含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中的五大要素,即包含“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大要素。译介作品若没有传播出去到达译介受众为其接受并产生影响,翻译就达不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就没有译介效果,译介行为就失去了意义,对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译介效果,译介效果应当成为检验翻译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尺度。这是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也是核心观点。

吴志杰教授认同译介学翻译即文化传播的观点,认为引入传播学经典理论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理论有助于将该传播模式理论应用到文学译介。吴教授还指出在梳理《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英译本发展脉络之后,若能对这两部作品的节译本和全译本进行对比,对不同译本形式和传播途径及译介效果进行个案研究,将会更加有助于其后的译介策略探索。随后,与会专家就项目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结合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鼎甲博士是从事语料库建设的专家,其赞同从传播理论出发在译介学的指导下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梳理,也认为对其译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合理的;但其对通过材料分析的定量方法和通过开放式访谈等定性方法之间的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和建议。黄焰结教授也就此发表了观点,即设计科学定量方法:对英译经典文学作品的西方受众进行分类调查,针对不同类型受众设计不同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吴进善和田耀收博士分别从多个维度挖掘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译介数据以及从量上判断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效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同时,他们还强调了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是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译介效果做出客观的判断,提出可以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有效传播的译介模式。其中,关于反映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译介效果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也为了解译介受众情况就必须进行调查和访谈等操作性策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最终,专家们达成基本一致,认可项目的研究内容可行、方法和目标得当,可以顺利开展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