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中国初期党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66)”在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1230举行开题沙龙。沙龙由课题负责人阮清华副教授主持,中央党校王海光教授、我校历史系韩钢教授等师生应邀参加。
课题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关于建国初期党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与实践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课题仍然有较大研究空间,尤其在当前我国大城市迅速发展,如何把握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摆在我国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如何从历史的角度为当下问题提供借鉴,依然是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课题负责人指出,目前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该课题的研究:首先弄清楚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变消费的城市为生产基地”的方针是如何出台并如何在城市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梳理该政策对城市人口管理的影响。其次,课题将以上海城市人口管理为中心,兼与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进行比较,追溯建国前期大城市本身在人口管理与实践中的地方政策如何影响到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从而探究计划经济时代地方实践与中央政策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再次,本课题还将讨论建国初期新中国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对城市人口管理的影响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以及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则不同的力量有不同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选择一边倒向苏联,从而开始全面学习苏联重工业化道路。但是重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吸纳和安排劳动力的空间则有限,而当时中国恰恰缺乏资金和技术,不缺劳动力。因此这条道路的选择对中国城市人口的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将具体探求之。
在随后的讨论中,韩钢教授提醒课题组注意题目中时间的界定,“初期”不宜延续十多年,另外他也指出研究该课题要注意地方实践与中央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要注意上海等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地方关系等问题。王海光教授指出需要对户口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要了解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并需特别注意城市人口疏散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互动和城乡关系等问题。研究生们对课题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同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