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7-01-10浏览次数:5

  

1229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匡瑛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中期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举行,参加本次课题沙龙的专家、课题组成员共13名。

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目前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课题的整体架构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职业精神的内涵和构成;二是职校生职业精神的现状;三是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初步养成。课题组成员依据课题的整体架构依次进行章节内容的汇报,专家们对现阶段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点评和讨论,具体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精神培养的国外经验关照。课题组成员就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台湾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精神培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专家就日本职业精神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点评,日本职业人有就业基础力一说,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职业人意识等,因而在职业精神内涵的解读与辨析中应更加重视职业精神内涵和外延的梳理。职业精神形成及影响因素有家庭的、社会的,因此要合理定位学校的功能,强调与企业、社会联合培养,在培养中可以增加企业行业的维度,找成熟的行业看一看,通过了解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对人的要求,职业精神的培养就有据可依了。

二是,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课题组成员从职业精神能决定技术技能发挥正能量、推动技术技能持续更新与升级改造以及使技术技能人才产生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专家对其论述的必要性进行了肯定,并提出可行性的内容还不够丰满,需要再进行伦理学基础的深入论证,职业院校全员育人,教师对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培养,企业师傅的学徒制等内容都可以考虑。

三是,职业精神内容结构模型的构建研究。课题组成员就旅游和建筑两个行业进行了职业精神内容结构模型构的过程进行了汇报。专家就数据以及实证分析的过程及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1.数据解读时,每张表格下面都要有文字说明和解释,发现数据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边呈现边解读,以及为什么选这几个变量,选这几个变量的目的。2. 内涵解读时,要做更深入的数据解读,从而形成结论,并且针对结论还要更深入的挖掘,比如生源地就一定能代表家庭背景吗?如果不是很能代表,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3. 职业精神的共同要素和特质要素从理论和实际中分析的话是很好的想法,需要再多查文献,先质性到量化,从劳模访谈中对比发现很多因素再进行量化分析。

与会的专家和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现阶段课题成果的充分探讨、互相启发、不断碰撞,开拓了课题研究的视角、更加明晰了课题内容需要进行深化的部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