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ICT支持下的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6-12-21浏览次数:16

  

125日上午,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ICT支持下的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研究”开题论证学术沙龙于文科大楼914会议室举行。

本次学术沙龙由课题负责人教师教育学院苏小兵副教授主持,参与此次沙龙讨论的有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杨向东教授、段玉山教授,虹口区地理教研员陈大路博士,华师大二附中顾绍琴博士等师生。会议主要围绕项目研究方案进行了开题报告交流。

首先,课题负责人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四方面做了阐述。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原先的纸质标准化测评产生巨大的挑战;二是评价目的和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集中关注对学习的评价,而比较忽视促进学习的评价和做为学习的评价;三是大数据的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显著。基于以上的背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地理评价任务设计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既有研究的梳理中发现,美国“基于证据的评价设计(ECD)”理论使用关于学生能力的证据作为设计评价任务的基础,为评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ECD 理论是关于系统性进行评价设计的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学生模型(测量什么)、证据模型(如何测量)、任务模型(用什么测量)、呈现模型等。此外,欧盟对信息技术支持评价的过程做了梳理,现在的评价多为整合评价方式,未来有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地理核心素养能力模型的构建,地理核心素养评价证据模型研究以及地理核心素养评价任务模型研究。课题整体遵循“领域分析—模型构建—模型拟合—证据模型—任务模型—开发评价工具样例”的研究思路。

报告之后,与会的专家就报告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首先是对于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讨论。与会专家听取项目介绍后,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思路清晰,课题的困难是如何将思路具体化。其次是有关领域分析的讨论,大家就领域分析究竟是拆解分析还是整合分析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之前的课程标准多基于知识技能,新课标修订核心素养的提出实质上是将思维转换了一个角度,从整合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因此领域的起点不在于要素,而是在于对现实任务的整合分析,这影响到后续评价任务的设置。而针对领域的分析,可以从具体例子着手,将地理科学家对具体情境的地理分析作为案例,逐步降解到学生水平。

最后,课题负责人对与会师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并表示衷心感谢,并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在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