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音乐教育学科构建对我国的启示”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6-12-21浏览次数:33

  

121日上午,音乐学系张玎苑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音乐教育学科构建对我国的启示”开题沙龙举行,沙龙由张玎苑副教授主持并报告。上海师范大学白学海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何绍虎老师等师生参加了此次开题沙龙。

如何看待德国高校在“博洛尼亚进程”后音乐教育学科的构建,如何通过比较德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的构建建言献策,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通往国际化、多元化道路中提出的迫切要求。张玎苑副教授指出本课题旨在考察德国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的发展与变化,梳理总结其经验教训,探寻其变革的理论依据及教育理念核心,力争为当前的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进而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

本课题将从德国教育体制的结构与层级、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双轨制”学制,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系统化、定向化的考核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本课题重点在于通过对“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现状的分析,进而对其教育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如何凸显代表中华文化特征的音乐教育,又使其实现多元与国际音乐教育的转化,是本课题重点探索的问题。

在张玎苑副教授进行报告之后,在场专家畅谈了对课题的看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白学海副教授认为,本课题意味着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自觉,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议从“博洛尼亚进程”的提出、形成和执行入手,找出其提出的内在根源及核心价值,通过梳理“博洛尼亚进程”之前、之间、之后音乐教育学科的变化和发展路径,总结其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何绍虎老师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及国际交流情况,认为有中国文化与审美特色的音乐教育在多元化的语境下正在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引荐西方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学科理念和模式的同时,应有侧重、有意识地保留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精粹,建设我国现代与传统融合、西方与东方并存的音乐教育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