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开题论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召开。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顾红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书记王庆华与会并致开幕辞。开题论证阶段,先由项目组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志荣作开题报告,接着课题组成员中南大学教授毛宣国、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陶水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韩德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同标、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怀义作补充说明。最后,评审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朱立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法、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伯海、吉林大学教授李志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成纪、内蒙古大学教授宋生贵一一对论文思路、结构设计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虽然尚处于论文构思阶段,很多问题需要课题组成员认真考量,但总体来讲,论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同意开题。
开幕式上,汪荣明副校长强调了此次朱志荣教授承担的“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首次获得的国家级艺术学重大项目,为学校社科领域已获得的成绩再添异彩。王庆华书记在致辞中概述中文系学科建设情况,指出了该项目的跨学科意义并感谢专家们的莅临指导。
在开题论证阶段,项目负责人朱志荣教授概括了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基于美学和艺术理论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实践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形成、发展的历程和发展的动因,以及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在当代全球化视野下的价值和意义。介绍了“中华美学的意象体系建构”、“中华审美思维方式论”、“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在门类艺术中的嬗变”、“多民族融合文化背景下的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中西艺术的交融与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五个子课题。课题组成员陶水平教授、毛宣国教授、张同标教授补充说明,并向专家组成员提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审过程由朱立元教授主持,专家们从各自的视角提出论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陈伯海教授认为论题立意恢弘,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中西古今,结构完整,但应注意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上的很多概念从西方传来,注意对基本概念的把握,紧扣中华美学精神的讨论,尽可能加提升到文化、哲学层次,并对现实要有所关照。张法教授建议采用整体叙述加个性阐释的方式组织各章,从概念进入全貌。李志宏教授提出论文设计要从设题目的角度考虑,重在精神,思考习近平总书记重提文以载道的学理意义。刘成纪教授认为面对不同历史时代美学精神的断裂问题,论述要重视观念的历史维度。宋生贵教授针对第五个子课题“中西艺术的交融与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指出,艺术门类繁多,课题组成员要加大对艺术方面的考察。最后,朱立元教授做了总结性评价,建议在展开子课题阐释之前加入总论部分,讲述美学精神形成、发展的演变过程,关注精神的发展、提升,认真考量现代转型阶段的美学发展,课题研究要向现代敞开。
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吸纳专家组建议,并与与会专家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