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在线测评研究”开题沙龙在文科大楼806举行。参加本次沙龙的有课程所的杨向东教授、苏小兵副教授、黄小瑞博士和教信系的顾小清教授、吴永和研究员、余平博士、徐显龙博士、冷静博士、孙妍妍博士,以及课题团队成员胡艺龄博士、祝嘉钰等老师和研究生。
课题负责人吴忭就课题背景、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向与会人员做了介绍。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是当前学习科学和学习评价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最新的2015年PISA测试中就引入了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针对如何开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大规模测评,需要学习科学、教育技术、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等跨学科的紧密合作,通过学习科学理论驱动的测评问题和测评系统设计、评价方法研究、测评数据的模式识别、分类和认知诊断评估这一迭代的系统性设计研究方法,在计算机在线测评技术的方法论研究和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理论研究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形成问题解决领域理论创新和学习评价的方法论创新。这一课题的难点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体现非良构特性的真实协作问题并满足测评需求,以及研究整合学习分析技术和教育测量技术的多维度评价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深入剖析协作问题解决心理认知加工过程与社会知识建构过程,建立理论和数据双向驱动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概念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评测系统架构与原型系统开展大规模测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认知诊断模型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表征逻辑规则及行为符号,并考虑整合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因素,实现对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全景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将划分为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研究,协作问题及在线测试平台设计开发,协作问题解决测评方法研究和中小学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测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采用设计研究的方法,以迭代循环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的系统性设计方法,设计出用于中小学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大规模测评方案,包括评价指标、在线测评环境和测评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在协作沟通和问题解决的行为、能力及表现层面的典型特征、模式和实际水平;解释影响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为培养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与会专家就项目研究内容,特别是测评研究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评价指标和量规设计、学科知识相关的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热烈讨论,课题组也对研究计划的开展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