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菲律宾南海话语构建与中国对策研究”第一次学术沙龙在法商北楼301室举行,沙龙由政治学系叶淑兰副教授主持,政治学系的陆钢副教授、卿文辉副教授、张丽君副教授以及国际政治专业全体研究生与政治传播专业方向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项目主持人叶淑兰老师介绍了课题目前的进展,并围绕近期研究的重点——“南海仲裁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报告。叶老师从政治影响、网络舆论表现、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南海仲裁案”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引起国际政治、国际法学界以及公众舆论的轩然大波,但总体来说南海仲裁案的政治影响有限,不会改变中国对南海的主权。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对该案的评论呈现较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具有一定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以防形成舆论的极化、分化现象。而我国当前除了需要加强南海舆论的国内公众引导外,还需扩展我国南海立场对外传播的渠道,改进传播方式。叶老师还重点介绍了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的话语策略,认为菲律宾通过总统话语、政府(机构)话语、军方话语、媒体话语等途径,借助强硬外交、中国威胁论、否认史实、建构自己的主权依据等形式进行南海话语的构建,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菲律宾国内政治、经济、安全因素,也与美国等国际社会的支持有关。叶老师还对南海仲裁案期间菲律宾媒体的报道进行了梳理。
随后,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出发同叶老师就课题目前的研究内容和部分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陆钢老师对研究中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表达很感兴趣,他认为,真正爱国青年的感情是纯粹的,但很可能被利用,目前政治娱乐化较严重,南海仲裁案相关部门的表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可以从中央政府部门的应对策略入手进行进一步剖析。卿文辉老师则从中国的宣传策略出发,认为南海仲裁案中中国媒体宣传存在不足,有关菲律宾舆论的介绍几乎空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民的误解,需要加强分析。张丽君老师则更多关注菲律宾本国的舆论,认为菲律宾提交南海仲裁的行为本身即存在很大破绽,中菲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与菲律宾国际宣传有很大关系。后续研究可以关注美国有关南海问题的话语建构,将其与菲律宾的话语作比较,同时可以借鉴日本、越南等国家在与华冲突事件中话语的建构方法以及话语的宣传策略,并进一步思考中国的“被动还击”之策和“主动出击”之法。
沙龙最后,叶老师对与会专家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充分参考借鉴各位老师的意见探讨与安排下一步研究,尽快将相关问题成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