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戏曲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6-08-25浏览次数:10

  

518日下午,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戏曲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第五次学术沙龙在外语学院319会议室举行。项目负责人陈茂庆主持了沙龙,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詹妮芙 .鲁丝教授、金衡山教授、朱全红教授、赵刚教授、罗峰副研究员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沙龙。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粤剧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1852-1929”。粤剧是中国戏曲中在美国传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活力的剧种。之所以考察1929年之前的传播,是因为在梅兰芳1930年访美演出以前,粤剧是唯一在美国传播的戏曲样式。

主持人利用在美国搜集的大量报纸和图片,简要阐述了粤剧这段时期在美国传播的脉络:粤剧在美国的传播发轫于美国西海岸“淘金时代”。大批广东人远渡重洋到美国旧金山及其它地区淘金,带去了广东人喜爱的粤剧大戏。1852年,第一个大型粤剧团赴旧金山和纽约演出,为粤剧在美国的传播拉开了序幕。其后,粤剧表演陆续出现在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波特兰、洛杉矶、圣地亚哥,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夏威夷,以及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等地。华人在不同城市建造了中国戏院。粤剧在开始阶段受到当地美国人的普遍欢迎,后来由于美国排华浪潮的出现以及其它原因,遭到许多西方人的蔑视和抵制,华人戏院经常遭到当地警察的突袭。然而,在粤剧演出的影响下,美国本土戏剧艺术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吸收粤剧元素,创作和扮演了一系列反映华人生活或中国故事的英语中国剧,如《头生子》和《黄马褂》,成为美国剧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以票友为主的粤剧团体也应运而生。

粤剧表演满足了移居美国的广东人的精神需求,在塑造和强化族群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在美国遭遇了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但粤剧为美国戏剧界提供了与西方经典戏剧截然不同的艺术范式,既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美国的多元文化。

参加沙龙的专家围绕沙龙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这个时期跨度较大,要准确厘清粤剧在美国传播的路径和规律,必须充分把握对广东人这段时期在美国的生活状态。(2 要紧密结合美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尤其是充分考察1882年的美国排华法案对华人以及对粤剧演出的影响。(3)美国戏剧艺术家如何吸收粤剧元素,吸收了粤剧哪些元素,其深层次的文化根源是什么?这些是十分重要的话题,值得深入细致地挖掘。项目组将充分考虑各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