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与政治生态的关系”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04浏览次数:6

  

43日上午,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课题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子课题“党的作风转变与政治生态清秀”学术沙龙在上海市松江区恬润新苑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唐莲英教授主持,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教师、我校的部分博士及硕士参加了会议。

唐莲英教授首先听取了课题组成员关于课题最新研究进展、已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困惑等问题的汇报,指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并为今年基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黄亚玲博士作了“增强党性是政治生态清秀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启示”的主题发言。

她在发言中指出:首先,增强党性是关系党和革命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抗战相持阶段严峻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更加艰巨,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统一团结。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内部成分也发生着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党内部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党内存在组织涣散,纪律不严的问题,比如,“某些党部的同志对党中央采取不尊重的态度”,“对立的态度”,也必须通过增强党性来解决。

其次,增强、衡量党性以及政治生态是否纯洁的重要标志。主要包含五个层面:1、必须培养无产阶级高度的阶级觉悟性和阶级意识;2、“必须充分地掌握住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着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3、必须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为党的统一、团结而斗争;4、必须服从党的组织,遵守党的纪律;5、必须与群众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联系。

最后,从抗战时期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两点重要启示:1、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是增强党性,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点;2、建立完善的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

围绕黄亚玲博士的主题发言,结合本次沙龙的主题,与会者展开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党风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必须从党的革命和执政的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同时,还要直面当前党执政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注重从实际出发,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努力做到表里双修、表里如一,令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使党心民心为之大振,政治生态逐步向“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目标迈进。

通过此次沙龙,与会者总结了基地以往的研究经验,明确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路径,确立了围绕“党的作风转变与政治生态清秀”进行研究的具体目标,研究重点和难点更加明晰,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