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邵雍先天易学流传问题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6-02-01浏览次数:8

 

15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邵雍先天易学流传问题研究”在闵行校区人文楼学术沙龙举行。此次沙龙的主要议题是就课题中期研究问题的汇报和探讨。本次沙龙由课题主持人宋锡同副教授主持,本系教师张晓林教授、蔡林波副教授、张小勇老师以及该系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此次沙龙。

课题负责人宋锡同老师,首先汇报了近期课题研究进程与正在探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邵雍的先天易学思想,是如何被“道教化”的。课题负责人指出,元代俞琰对邵雍易学的道教化解读,尤其是借助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来解读邵雍的先天易学思想,是使邵雍易学被道教化的关键一环。此间,还有俞琰对此前张行成等人对邵雍的易学象数诠释的吸收与发挥。而后世大儒如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批邵雍为“黄冠者流”,实则是批判被俞琰等人道教化之后的先天易学,已非邵氏先天易学的原貌。其二,邵雍先天易学在宋明理学建构中的角色问题。邵雍对汉代今文经学背景下的象数易学有所吸收,但那没有走上汉代今文经学的神学化立场。而是站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吸收佛老之学,借助易学既有的象数思维与价值观念来重构儒学。他对汉代易学的吸收,也就重点转向以扬雄等人偏理性化的治学路径。正是邵雍先天易学的这两大特色,使得后世对邵氏先天易学的解读存在不同的分歧,最终导向对之进行肯定与否定的两极态度。

与会老师与研究生对该论题展开热烈的探讨。尤其是对宋代象数易学与汉代象数易学的承转关系,以及内在的思想关联等问题,与会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的讨论,为本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