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克洛德·西蒙研究”中期沙龙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5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主要围绕西蒙作品的新小说特征展开。沙龙由除课题负责人外语学院法语系金桔芳博士主持。
金桔芳老师首先介绍了目前课题的进展情况,然后对克洛德·西蒙的写作理念作了梳理。她指出,西蒙的写作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拒绝,围绕着再现和真实的问题,西蒙对传统现实主义信条在当代文学中的合理性展开了思考,他的创作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代表。虽然当时的评论界被新小说作家对传统小说的大胆批评所震惊,但正是新小说作家用一种“斜视的眼光”发现了战后法国文学存在的种种弊病。与其他新小说作家一样,西蒙对传统小说宣扬的再现神话发起了质疑,在认识到传统现实主义的虚伪之后,他有意地转而注重一种“内部的现实”。金老师强调,与传统现实主义所力图再现的外部现实相反,“内部的现实”注重书写的内部规则和作品的文学性,是一种与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无关的文学的特性。她结合西蒙的作品《弗兰德公路》指出,西蒙舍弃了传统小说叙事的连贯性,注重字词的联想或通过感知作用将或是关联或是对立、反衬的不同写作成分串联起来。这种写作透露出一种更强烈的文学性,它的可靠性是通过小说各个成分之间的联接体现出来的,其排列、搭配不取决于文学之外的因果关系,而是取决于一种文学内在的因果关系。
金桔芳老师认为,对比传统小说的写作定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新颖的写作理念。她指出,现实主义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一种“我不在其中说话的世界”,也就是说,跳过作家的存在将作品等同于现实本身。在叙事层面上,传统现实主义自认为在叙述着小说人物的历险,就好像一切发生在实际的时间进程中一样,亦步亦趋地描摹着时间的连续和推进。按照这种文学观,小说就好像是一面沿路前进的镜子,试图将道路两边的风景不留遗力地尽数反射。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镜子”的谎言,小说中呈现的世界永远不能与现实对等。
接下来,与会人员纷纷就西蒙反传统的“新小说”特质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联系新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将新小说派的写作理念和中国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做了比较,认为以西蒙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对传统的反思与中国先锋小说有共鸣之处,舍弃线性叙事、人物塑造和故事性也是中国先锋小说作家创作中的主要特征。
此次沙龙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反响,理清了西蒙的小说观和写作特征,也指出了中法当代先锋文学的互通影响等在研究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金桔芳老师最后对与会人员的发言作了认真总结,明确了后续研究工作的计划安排和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