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南社与清末民初文学场域的结构转型”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12-18浏览次数:27

 

1116日下午,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社与清末民初文学场域的结构转型”沙龙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3号楼会议室内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张春田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王风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季剑青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林分份老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博士后张耀宗老师,以及来自多个高校的一些博士生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沙龙。

张春田报告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设计。他提出,近年来对南社与近代文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突破,但总体上仍过于依循“文学史”思路或“现代性”框架,对讨论的前提的理论反思显得不够。他希望发掘社会文本与文学文本,社会主体与文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把南社作为一个联系网络来重新考察。这个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二,文学与“情感结构”的关系。第三,南社盛衰与民国共和制度起伏的关系。第四,南社情感共同体在1910年代末的瓦解,除了诗学论争与人际冲突,还有没有更为根本的文化兴变和文化突破的因素存在?第五,如何理解191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学场域的内部分化?第六,如何从南社的文学实践出发,介入到关于何谓“中国近代”的讨论之中?

张春田还介绍了该项目目前的研究进展。他关于南社的专著《革命与抒情》今年夏天刚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他在这本专著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关注文化场域的结构转型。关于晚清文学界的转型,以及五四新文化的意义,他近期分别撰有新的文章论述。

与会的各位学者高度评价了这一课题的意义及目前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南社与五四新文化人的关系,1920年代的新南社的变化等。最后,张春田对各位的出席表示感谢,并表示会将这次沙龙上的意见吸收进未来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