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大城市农民工的居住可得性及住房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11-26浏览次数:6

 

1111日上午,上海社科一般项目大城市农民工的居住可得性及住房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课题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楼北楼509会议室召开。沙龙由课题负责人、社会学系副教授赵晔琴老师主持,课题组成员汪慧、邢奥、刘璐、张乐乐、谢永祥等参加讨论。

赵晔琴老师首先介绍了课题进展情况及现阶段取得的一些成果。自去年8月立项以来,在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已基本完成调查前期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了20年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综述(汪慧)、西方居住隔离研究综述(邢奥)等文献的梳理工作,完成了课题子报告上海市群租现象调查及整治对策分析——以松江区为例(刘烨)。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赵晔琴)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赵晔琴)上发表。总体上完成了上一阶段的任务。

课题讨论会的第二部分由课题组成员汪慧、邢奥就文献的整理和发现进行汇报。汪慧主要负责国内相关文献的整理工作。她从农民工居住的研究背景、现状及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建议对策等方面梳理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对1949年以来的住房政策,尤其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变迁做了整理。在此基础上,她从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对于该课题如何进一步推进的见解。邢奥主要负责国外关于住房问题的研究情况回顾。她着重从居住隔离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了相关的理论流派、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与指标。此外,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选取英国、美国、德国等典型西方国家的居住隔离情况及治理经验进行介绍。她认为,从法律保障、治理机构以及具体措施方面,西方国家的研究都能够对于我国底层群体住房问题的解决起到借鉴作用。

赵晔琴老师对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深化其中一些关键性概念,并且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对文献部分的进一步补充完整给出建议。同时,课题组成员就下一步的研究任务及重点展开讨论。经过讨论,课题组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推进实证层面的研究,首先,根据人口普查数据,绘制上海市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图,探讨随着时间推移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样态的演变及其居住空间的发展。其次,课题组将选择城乡结合部社区、民工公寓、职业机构提供的工人宿舍区等作为调查点,进行社区观察和访谈。

课题沙龙气氛活跃,师生各抒己见,既较好地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又明确和布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