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中国外交话语建构及其效果评估研究: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例”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10-19浏览次数:6

  

923日,叶淑兰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中国外交话语建构及其效果评估研究: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例”第二次学术沙龙活动在法商北楼127室召开。政治学系卿文辉、陆钢、张丽君副教授以及国际政治专业的全体研究生近2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叶淑兰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并就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认为,项目的重点内容为分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的效果,可以从美国的反应与中美理解差异,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第第三方国家的反应以及在华留学生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的反应等层面进行分析。项目还需要考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在解决南海、钓鱼岛、东海防空识别区等热点问题上的实践运用。叶老师还介绍了关于中国传统思想对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方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指出需要继续加强对国外受众如何理解与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研究。

陆钢副教授认为从外交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研究中美关系非常有意义,他指出需要区分中美关系的现实与话语,探讨中美关系话语是否准备表达了中美关系现实,厘清中国现在的外交话语体系。中美关系需要某种话语表达,中国不同意美国学者提出的G2这一表达方式,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更多强调中美合作共赢的一面。虽然未能概括中美竞争的事实,但是,这已是目前关于中美关系的最优话语表达。陆老师认为,美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非常钦佩的,在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时,要注意与费正清等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话语的接轨,寻求共通之处。陆老师还指出,提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话语效果,需要去意识形态化,使中国传统思想的表述更具有学理性、更深刻与富有内涵,而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卿文辉副教授认为,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外交话语事实上产生何种影响、应该有何影响、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如何让外国人理解与尊重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统等问题。卿老师还指出,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的传统思想,例如“只说不做”(信)与“只做不说”(人情)的传统。张丽君副教授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厘清传统思想和中美关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最后,叶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几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在后续的研究中,课题组需要加强对美国学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