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海外核部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闵行校区人文社科沙龙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姚百慧副教授、外交学院吴文成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刘京、华东师大冷战中心的韩长青博士、葛君博士以及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论证会。
课题负责人陈波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获得批准后的一些调整,包括题目上国家哲社办将研究时段断限的修改。接下来,陈波从国内外研究相对分散的现状、课题的主要目标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做了系统的说明。特别是在资料上,结合课题组成员梁志副教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查阅情况,指明目前课题开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已有档案多处关键信息未解密,另一方面美国档案馆中核心档案尚未解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知识储备上的不足需要尽快弥补。
姚百慧副教授认为课题在国际问题学科领域来开展也是解决目前面临的资料困难的一种途径。目前这个题目比负责人以往的题目在范围上扩大,可以进行总体上的分析和对比,但也增加了史料和案例驾驭上的难度。在研究的目标上,课题既要研究决策,又要研究实施。因为在部署的环节,首先是与其他国家就部署的双边谈判,而这种外交史的研究是课题组成员的强项。在核心概念上,要把握住核武器既包括狭义的弹头,又包括运载工具,在研究过程时候可以对各种类型武器做一些区分。对于课题在资料上的困难,姚百慧副教授认为利用现有的档案大致可行,因为从NSA的档案大致上可以理清决策的经过,此外国务院Central Files文件、参联会JCS文件在国内目前还是可以获得的,同时他还建议要关注冷战时期《纽约时报》的有关报道材料,因为他们往往能够通过特别渠道获得一些信息。如有可能,尽可能利用英国、台湾的档案,日本档案也可以考虑适当利用。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目前从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研究的刘京,提出了课题组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宏大的、案例纷繁的问题与课题的主要思路统辖起来,海外核部署在不同的地区肯定有不同的部署特征,课题最终还是要有一个侧重点的。对此,葛君博士认为国家哲社办把题目中的时段去掉,可能恰恰是希望课题要对这一问题有更多宏观上的把握和现实问题的回应。来自外交学院的吴文成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问题研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课题要尽量抽取有典型性的个案进行充分研究而不必面面俱到。在此基础上,最终成果的结构编排上可以从美国海外进行核部署的原因、部署的现状、决策过程及特点、典型个案分析、海外核部署的影响几个方面入手。韩长青博士就此说,如果这样谋篇布局,资料的障碍就会显得小一些。
最后,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还就如何写出好的国际关系论著展开了讨论,大家对以下几点达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首先是要提出一个好问题;其次是要做好文献综述,捕捉到他人逻辑的漏洞或谬误来作为突破点;最后是要做好研究设计,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
开题论证会不仅为课题进一步的开展理清了思路,特别是专家们对资料的来源和最终成果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在论证会上就选题和写作技巧的讨论,不仅对在座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对旁听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