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左翼文化在上海的兴盛、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10-12浏览次数:18

  

922日上午,历史学系副教授唐小兵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左翼文化在上海的兴盛、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在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5303会议室举行开题沙龙。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国强、历史学系副教授瞿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邓军及我校部分思想文化史方向研究生应邀参加沙龙。

唐小兵首先就本项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点及目前面临的困难等议题进行阐述,唐小兵也对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的影响,以及左翼文化与中国共产革命之间的关联做出了大致勾勒。

杨国强教授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京,左翼文化运动发生在上海,都属于城市运动,然而北京与上海有很大不同。北京掀不起左翼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和北京没有内在联系,北京只是提供了新文化运动的构成主体即青年学生,而上海是参与过新文化运动的。杨国强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是面向城市进行阐释的理论,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苦闷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应该关注左翼文化的主体,研究这个群体的生活苦闷与自我倾诉。他认为,左翼文化人这些人都是没有根的,他们到了上海,心中难免怨恨,不得不找寻归属群体。没有根的人虽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他们最熟悉的还是农村,写的也是农村。左翼文化虽在上海形成,但左翼文化人中大多数对上海没有好感,无论归属哪一派,他们不喜欢上海却又离不开上海。

沈洁老师建议,可以考虑将文化史与上海城市史研究接轨,进而探究都市现代性的问题。她提出,左翼文化群体与上海的经济结构、上海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以及晚清以来上海所扮演的现代性桥头堡角色有很大关联。上海作为东亚文化中心,其价值观和思想资源是多元的,晚清以来上海所积累的经济、文化资本给上海文人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表渠道,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文化构造的影响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沈洁老师还建议在一个纵深的历史脉络里关注左翼知识分子与晚清文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这个知识群体在建国后的命运。

瞿骏老师谈到,应考虑项目构想与实际落地操作的落差,考虑资料怎么整合成框架,避免使用同质化史料等问题。他谈到,课题考察的时间可以回溯到晚清,空间可以超越上海,考虑其文化辐射区域,还可讨论清末民初的多元社会主义如何演变成一元社会主义,左翼文化人群体对革命理解的代际差异,政治运动对文化运动的影响等有价值的问题。

唐小兵就以上问题,以及个别同学的提问都一一作了回应,开题沙龙在开放、热烈与多元的气氛中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