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完善我国省级人大监督权及其行使机制的实证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7-07浏览次数:30

  

617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完善我国省级人大监督权及其行使机制的实证研究”第一次沙龙在闵行法商北楼127室举行。沙龙由王逸帅副教授主持,法律系的陈融副教授,政治学系的郝宇青教授、杨建党副教授、叶淑兰副教授、刘笑言老师、江远山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受邀参加。

王逸帅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人大监督权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争论,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经常未能有效地、负责地被运用;现代观点提出,改革年代以来人大正在从“橡皮图章”向“钢铁图章”转变。然而,现实究竟怎样,缺乏翔实论据的支撑。基于此,本课题以省级人大为基本研究单位,主要关注人大监督权在真实的政治世界中是如何被界定、如何行使的?绩效如何?其次,结合2014年课题组赴北京、安徽等地调研的情况,回顾了课题的主要进展,列出了第一轮调研中碰到的问题与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会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和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比如,郝宇青教授认为仅仅按照东、中、西进行代表性样本的选取过于狭隘,可以补充一些文化指标作为抽样的依据。陈融副教授指出,如何选取研究样本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与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本身有很大关联。另外,宪法对人大监督权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它内涵广泛、形式多样,要确定好是每种形式都做,还是做其中的一块。人大监督与司法、媒体、行政监督怎么样配合的问题也要注意到。杨建党副教授提出在这一研究中,人大监督权的双重含义(对外监督和内部监督)和两个定位是必须把握的。在数据收集方面,叶淑兰老师建议应结构化访谈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刘笑言老师认为适当改变问卷中有些问题的设计和放置顺序,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最后,江远山老师就如何以小案例的方式回应研究框架中提到的监督绩效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讨论过程中呈现的真知灼见为本课题下一步研究中思路的开拓、方法的改善和技巧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