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9浏览次数:6

  

525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第二次学术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主馆C220报告厅举行。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包括:项目负责人我校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王平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河永三教授、韩国延世大学李圭甲教授;项目特邀嘉宾延世大学洪允杓教授、釜山大学罗度垣研究员;课题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刘元春老师、泰州学院中文系周玲老师;我校博士生张述娟、林明明;我校硕士生崔智博、安晟秀、徐琼玉;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谢念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等。

沙龙由项目负责人王平教授与项目助理刘元春老师主持。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沙龙的主要议题及流程。之后围绕“韩国古代汉字字典版本流传及韩国汉字文化”这一议题,项目特邀嘉宾及子课题负责人依次进行了学术报告。

洪允杓教授作了题为《韩国汉字教材——<千字文>类蒙书简述》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千字文》为例,介绍了韩国汉字蒙学教材的整体情况。报告展示的韩国历史上不同版本、书体、语种,以及侧重于不同文化内涵的《千字文》,将极大地丰富中国汉语文字学界的相关研究。洪教授将精心收藏的韩国古代汉字字典文献善本无偿捐赠给课题负责人,这批珍贵资料成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支撑。

李圭甲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汉字在韩国的使用》。李教授分别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讲述了汉字传入韩国、目前使用情况、汉字教育机构、政策更革、中韩比较研究等内容。报告特地征引不同时代报纸文献资料,并专门统计出“韩中汉字使用频率表(100)”,为“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河永三教授的学术报告《汉字的文化性:兼谈中国的文字中心主义》旨在提倡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进行汉字研究。河教授以汉字“毒”“礼”“壹”“文”与“言”的来源与含义为例,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资料,逐一探源,深入辨析,进而揭示了汉字的文化性特征。河教授通过中西比较,从理论构架及具体个案两个层次入手,指导课题组成员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当借鉴跨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就各自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向讲座专家提问。专家及在场师生进行了的解惑、答疑与互动。例如课题组成员、博士生张述娟所提问的韩国《译语类解》词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问题,河永三教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其他几位教授的解答,也同样对课题组现阶段研究的瓶颈起到了很好的消释作用。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与会专家们不但带来了精彩学术讲座,而且还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诸多建议,同时还赠与了珍贵的研究资料,这些都将推动项目更好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