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谱牒与明代‘孝治’文化政策推行研究”沙龙暨教育部项目“清代恩科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8浏览次数:20

  

68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谱牒与明代‘孝治’文化政策推行研究”第三次学术沙龙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代恩科研究”学术沙龙在我校闵行校区人文社科楼4349室举行。沙龙由古籍研究所宗韵副研究员主持,罗争鸣研究员、李慧琳副研究员以及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讨论。

首先,宗韵副研究员对国家社科项目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1.已经对上海图书馆所藏的明代家谱进行了全面阅读,系统辑录出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2.已对现存明代谱牒序跋进行了系统整理,出版《明人谱牒序跋辑录》,计147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月版。3.已对《明实录》、《明史·孝义传》、《明会典》等明代政史类资料进行全面普查,从中收集了大量论文相关资料。同时也从《中国方志库》、《中国古籍基本库》等大型资料库中搜索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材料。4.已对明代“孝治”文化政策展开初步研究,对明代帝王行孝、《孝顺事实》一书、《孝经》思想的传播与运用、极端孝行等专题展开研究。

其他与会人员针对上述四项工作进行评议,在肯定研究思路和资料累积量的同时,也指出项目进展慢、视野过于开阔从而导致研究点分散的问题。宗韵副研究员就此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阶段工作规划。

接下来,宗韵副研究员指出教育部项目“清代恩科研究”已经进入结项程序,本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价值主要体现在5篇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这5篇论文既有对清代恩科本身情况的研究和介绍,如对清代恩科的概念阐述、性质界定,清代历代恩科举行的具体缘由、科次类型、开科时间、录取人数等等基本问题的归纳、分析与统计;也有对清代恩科运行历史脉络的考察,以及恩科与清朝各代政治、经济和文教发展状况之变化的关系等等论证。其创新性及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厘清了清代恩科本身的系列问题,为学术界梳理出清代恩科举行始末及历届恩科举行的缘由,以及恩科在清代各个朝代运行的历史脉络,为清代科举、文化和清代政治等课题研究提供参照。其二,以史为鉴,对解决当今高校扩招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有启发价值。

与会其他人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本课题对宋、金两代恩科比较研究方面还存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