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上海语文课程改革30年:课程文化的承继、嬗变与创新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0浏览次数:4

  

513日下午,上海哲社项目“上海语文课程改革30:课程文化的承继、嬗变与创新研究”课题组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207会议室举行第四次学术沙龙活动,沙龙由课题负责人教育学部董蓓菲教授主持。

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合作学习”,主讲人是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与心理学专业的Peter Blathford教授。

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董蓓菲教授简要介绍了Blathford教授的研究领域和正推进的一项班额与有效教学国际合作课题进展。Blathford教授便开始了题为“班级规模、小组学习、助教”的报告。他首先讲解了一张课堂地图(classroom map),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获取实证数据,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接着,他结合国际学术界对班额大小所持的两大对立看法,系统分析国际上已有的小班额(CSR)研究成果。如班额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班额与课堂进程。前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班额越小,班上后进生受益显著;后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班额越小,对课堂进程越有利。同时,Blathford教授对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做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很多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是学生“sit in the team,而不是“Work in the team,即只是坐在一起,而不是在一起学习。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好:一、确保小组成员间的融洽关系,成员要学会并懂得友好交流;二、组织和建立好小组。这需要考虑小组成员数量、性别比例、同质或异质等问题;三、课堂上,教师应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第二阶段,沙龙活动的参与者就自己关心的班级有效教学问题与Blathford教授进行交流,如一堂课内的合作学习时间应多久比较合理、课堂观察节点有无交叉之处、英国小学课堂里的助教(TA)的角色和要求、全纳教育在英国的实施程度等等。Blathford教授针对提问,一一解答。教育学部多个学院的硕、博士生和部分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